李亮
【摘要】大數據是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其不僅意味著數據信息量的持續增長,更帶動了思維模式的轉變,在許多的行業和領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大數據的出現,給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引發了更多挑戰。本文從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出發,對其個性化的發展路徑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大數據 高校學生 教育管理工作 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67-02
前言
大數據,并非單純的指代數據的量,更表明了數據本身的潛在價值,大數據包含了數據體量大、數據類型多、處理速度快以及價值密度低的特點,其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應該切實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提升工作的效果。
一、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現狀
雖然海量的數據并非大數據的全部,但是也是大數據的一種直觀體現,其本身能夠映射出更加豐富的內容,提升信息的規范性,從而為高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持。不過也必須承認,大數據對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處理
大數據的出現,對數據信息進行了豐富,使得人們能夠通過海量的信息來完成相應的分析和預測活動,提升決策的準確性。從高校學生管理的角度,大數據帶來的異常豐富的信息可以使得高校能夠更好的對學生群體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分析,提升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我國高校在校生的人數超過了3800萬,這些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會產生大量的信息,而這些正是高校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來源。不過,大數據也使得信息處理的難度大大增加,數據本身較低的價值密度要求對數據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收集和分析處理,而受當前技術水平的影響,高校無法很好的完成大數據的處理,也就無法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影響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1]。
2.信息安全
大數據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個性化教育的發展,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構建相應的教育系統,對學生發布的朋友圈和微博信息等進行收集和分析,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學習情況,以保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個性化數據的存在,提升了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準性,也能夠更好的在工作中體現以人為本,對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變化進行分析,為個性化教育的展開提供良好的支撐。與此同時,大數據也使得信息安全問題越發凸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好的保護師生的隱私信息安全,是數字化校園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3.管理創新
對于高校而言,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應該從這個主體出發,開展教與學的雙向研究。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能夠對日常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學習生活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通過分析來對教與學的規律進行總結,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將相對模糊的信息轉化為更加直觀的數據,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指導,促進教育管理的全面創新。但是,受數據處理技術手段的影響,多數高校依然無法實現對于大數據的全面收集和整理,相關教師也無法數量的對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應用,影響了工作的實際效果。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個性化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漸呈現出了數字化發展的趨勢,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現了個性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對新的發展環境,高校應該從個性化的角度,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2]。
1.構建大數據系統
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越發密切,思想與文化的交織使得學生的價值觀念變得日趨多元化,需要構建起相應的預警機制,做好學生思想認識的引導工作,而這需要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對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此為基礎實現對于學生思想動態的準確預測。例如,高校教師可以從學生比較常用的QQ、微信著手,了解其思想情感的發展動態;也可以通過相應的大數據系統,對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搜索的關鍵字進行分析,了解其興趣愛好和關注的熱點,對其思想行為的發展傾向進行預測。如果發現學生存在思想或者心理方面的問題,應該技術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應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2.推動個性化學習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觀念和認識,對教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來促進思維方式的轉變。例如,可以對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進行收集,了解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學生課堂學習狀態與學習成效的相關性,將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和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量化分析,通過數據的方式直觀的呈現出來,找出問題所在,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保障數據信息安全
想要實現教育管理工作的個性化,需要大量數據的支持,大數據的出現,為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信息安全問題。高校本身的數據量巨大,涉及范圍廣,其中不乏學生和教師的個人隱私,一旦泄露將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高校可以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大數據技術,不過必須充分考慮數據安全,在避免侵犯學生隱私的同時,也應該通過科學的測評,強化對于信息安全的保護,消除信息泄露風險,切實保障數據信息安全[3]。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發展環境下,高校應該及時更新認識,借助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實現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個性化,提升工作的實際效果。從目前的發展情況分析,大數據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才剛剛起步,需要技術人員和高校教師的共同努力,確保大數據技術優勢的充分發揮,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家明.大數據背景下的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J].教育與職業,2014,(24):98-99.
[2]袁旭.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個性化教育探討[J].科教文匯,2015,(2):45-46.
[3]魏偉華.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個性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20):60-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