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莉新
【摘要】近年來農村校園安全事故頻發,嚴重影響到了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就是生命,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和保障,農村校園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所普遍關注的重要話題,頻頻發生的校園安全事故向農村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
【關鍵詞】農村小學 安全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194-02
兒童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不但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歡樂和幸福,也關系著國家的興旺和民族的振興。從近幾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學安全事故總體形勢分析報告看:農村是校園安全事故多發地區,農村學校的安全事故發生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都明顯高于城市。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不完備、學校安全管理存在明顯漏洞等因素。另外,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年齡小,安全意識普遍比較薄弱,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系統的安全教育,在保護好孩子的同時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這既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也是學校不容辭的責任。班主任作為班級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在學生的安全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農村班主任我認為,安全工作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確保學生們的安全,根本在于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有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將可以避免。平日里,班主任可以通過一些事件及時的教育和隨時的提醒,使學生形成高度的安全意識,不做有危險的事,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另外培養他們珍愛生命、安全第一、和諧相處、遵紀守法的意識,通過進行安全教育,使他們養成臨危不懼的優秀品格,使學生能夠客觀、冷靜地看待事故,鎮定地處理事故。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保護自己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這樣才能達到安全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腳踏實地,做好自身工作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班主任要克服麻痹僥幸心理,更要戒除懶惰心理。細節決定成敗,安全工作更是如此,工作中應做到勤快、心細,因為小小的疏忽,往往隱藏著許多安全隱患。
首先,班主任要做到勤督促。有人說:“世界上最嘮叨的人就是班主任。”這句話,精辟地概述了班主任的工作特點。不要怕自己是碎嘴婆婆,碎嘴才能保安全。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較為低下,在學校,學生與班主任是最親近的關系,學生在校的安全,離不開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安全工作要天天講,處處講,人人講,不厭其煩地講,要時時向學生敲響警鐘。
其次,作為班主任,要做到心細。班主任工作是瑣屑的,班主任要有一顆敏銳細膩的心,做一個細心的人,多與學生接觸,多觀察。例如:對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要經常細心檢查,查看教室內的電源開關、電線、門窗、照明燈具等是否安全,牢固,發生問題要及時報告有關部門維修,并告之學生注意安全;每天到校后要清點學生人數,發現缺勤學生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并做好出勤記錄;發現有學生攜帶危險物品,要及時上繳,并進行安全教育。及時發現不安全的苗頭,以確保把不安全因素扼殺在萌芽狀態,這樣才能杜絕事故的發生。
最后,要確保課間安全。課間多到班級走走,防止學生之間發生沖突;每天必須到操場組織學生上操,升旗;做好與科任教師的交接工作;學生還沒離校,班主任不能提前回家。責任心是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
班主任可以經常利用班會、中隊活動、綜合實踐課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體育運動傷害、防火、防盜、防震、防煤氣中毒等安全知識。但是,僅靠單純的安全理論教學又過于枯燥,時機恰當時,可以開展一些有必要的安全疏散演練活動,像防地震、防火災、防踩踏事故等的演練,教會學生在地震時怎樣保護頭部、胸部,怎樣快速撤至安全地帶,怎樣在火災中逃生等。
四、安全教育要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較多,大多數孩子都是跟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溺愛,孩子有不安全行為或進行危險游戲的時候,不能得到正確的安全教育和引導。加上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缺乏安全知識,安全教育更是無從談起,造成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但是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畢竟是有限的,需要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學校家庭雙方要建立互信機制。班主任與家長要建立良好的渠道關系,向家長宣傳學生校外安全注意事項,提高家長重視孩子安全的自覺性和防范意識。只有家長與學校共同監督實施,才能真正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總而言之,學校安全無小事,班級安全是關鍵。班主任作為班級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是安全教育的主力軍。做好班級安全教育工作,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勤于觀察、勤于訓練、善于教育、巧于提醒,在點滴的工作中把安全教育落到實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