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期是幼兒的各項品質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幼兒家長和幼兒園都對幼兒的品格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具體的幼兒品格教育方面,家園共育卻存在著重視程度不夠、溝通交流方式單一等問題。本文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最終在家園共育下促進幼兒品格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家園共育 品格教育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212-02
一、家園共育對幼兒品格教育的重要意義
1.品格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
幼兒品格教育主要是指以幼兒園為基礎,輔以幼兒家庭,對幼兒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從而使幼兒的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幼兒的諸如責任、勇氣、尊重、助人、分享等優良品質。
由于當下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因而在家庭中可以獲得諸多寵愛,家長對幼兒的一切包辦代替,把幼兒整個困在“愛的牢籠”里。這樣導致的結果一方面使習慣了父母安排的幼兒缺少去動手操作和探索的勇氣和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幼兒也很容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特征,不知分享和幫助他人所謂何物。針對當下幼兒現狀,為使幼兒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幼兒園和家長應該對幼兒施以品格教育,培養幼兒的各項優良品質。
2.家園共育在幼兒品格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所謂家園共育就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兩者之間積極主動地互相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幼兒的發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在進入幼兒園時,諸多品質已經在家庭生活中打下了一定程度的烙印。此外,幼兒園對幼兒的品格教育更加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和科學性。為使所實施的品格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具體性,幼兒園和家庭的優勢進行結合,幼兒園應該主動地聯系幼兒家長,了解幼兒的家庭生活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家園合作,真正培養其成為一個具備良好品質的幼兒。
二、家園共育過程中幼兒品格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幼兒的品格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一方面,幼兒家長始終堅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所以自然會對幼兒所受的教育投以極大的關注度。但是家長眼中的教育主要指幼兒知識、技能的培養,而對幼兒品質的提升則處在忽略的狀態。另一方面,對于幼兒園來講,由于學前教育并非義務教育,不具有義務性和強制性,所以就存在有大量市場化經營的幼兒園。這樣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幼兒園為留住幼兒、保證收益,就會盡可能滿足家長的要求,逐漸地使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缺少對幼兒至關重要的品格教育。
2.幼兒教師缺少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意識
幼兒教師及時將幼兒的在園表現反映給家長,這是其職責所在。但是有些幼兒教師為避免工作量的增加,很少主動與幼兒的父母進行交流。這使得家長很難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真實表現,不了解幼兒如何與其他人交往,對其他人是否禮貌,遇見問題時能不能勇敢面對等諸多實際情況。所以即使幼兒缺乏諸如禮貌、尊重等優良品質,家長也不得而知,也并不會在日常生活中有針對性地對幼兒的品格進行培養和發展。
還有一些幼兒教師自身也并沒有意識到幼兒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有時也會把自己的工作理解為認真照料幼兒,在幼兒身體不受傷害的前提下掌握些許基本的知識技能就已足夠。存有這種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幼兒教師自然不會就幼兒的品格教育問題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長此以往,幼兒的品格發展就會收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3.對幼兒品格教育的不一致性
在品格教育方面幼兒園和家長并沒有達到共識。首先,每個幼兒的家庭環境不同,每個幼兒家長的日常表現自然也不同,幼兒在耳濡目染下已經形成了與父母類似的品質特點。但是這些已經形成的品格并非所有都為幼兒所需,有些甚至會對幼兒以后的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除父母自身品格對幼兒的影響外,還有來自對幼兒的要求,不同的家庭培養幼兒的重點不同,但整體都與幼兒的知識、技能發展有關,品格教育很難達到其應有的重視程度。
再者,有些幼兒園也會意識到幼兒品格教育的重要性,除日常對幼兒的自然熏陶外,也會通過繪本教學、區角活動等方式對幼兒進行相應的品格教育。但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和特征表現都存有較大的差異,教育很難做到針對性。此外,由于幼兒家庭的影響,有時雙方的教育甚至還會產生“5+2=0”的不良效應。這種家園共育的不一致性最終很難實現對幼兒品格教育的良好效果。
4.家園共育的方式單一或浮于表面
隨著近幾年對家園共育的重視與宣傳,一些幼兒教師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家園合作的觀念,也能夠意識到品格教育不像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那樣具有顯性的特征,學習效果易于觀察,幼兒的品格發展與其父母的表現有著密切關聯。因此幼兒教師會在幼兒入園和離園時也會主動與到來的家長交流幼兒的表現。這種做法對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這種溝通方式卻要面對時間短暫,交流內容不夠深入等問題,所以難免使這種單一的家園共育方式浮于表面,不能真正達到幼兒品格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通過家園共育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1.對幼兒教師進行培訓,提升其家園共育的意識和能力
幼兒的品格教育正如以上所提那樣,依然存在諸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因此應該提升重視程度。首先,幼兒園要組織對幼兒教師的培訓,提升其家園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只有幼兒教師意識到幼兒品格發展的重要性,才會主動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才會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進行家園共育。經過培訓的幼兒教師也能夠以專業知識說服家長提升對幼兒品格發展的關注度,同時也能為家長提升相應的意見和建議,雙方共同實施對幼兒的品格教育。
2.幼兒園舉辦家長開放日、家訪等活動,提升對幼兒品格發展的了解程度endprint
幼兒園應鼓勵幼兒教師進行家訪。由于幼兒教師平時工作性質的原因,每天要面對許多幼兒,因此對每個幼兒難以有深入的了解,在此背景下很難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品格教育。幼兒教師進行家訪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可以觀察到幼兒是否存在家園不一的情況。針對所觀察到的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就可以對癥下藥,家長和幼兒教師共同努力對幼兒實施適宜的品格教育。
如果說家訪是從幼兒教師的角度去分析,那么家長開放日就是為了幫助家長更加了解自家幼兒了。在家長開放日過程中,家長會把主要的精力用來觀察自己的孩子,可以真實地看到幼兒與其他伙伴的交往,幼兒在面對問題時的處理方式,幼兒對他人的禮貌問題等。在此環境中的對幼兒的觀察相比在家庭之中更加具有全面性和客觀性。除以上所提到的家園溝通方式,幼兒教師還應該創辦微信群,開通博客等,隨時將幼兒的表現反饋給家長,使家園共育通過多種方式落到實處。
3.將品格教育日常化,創設良好的幼兒品格教育環境
幼兒園和幼兒家庭雙方都應該為幼兒的品格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方面,對于幼兒家長而言,應該以身作則,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為幼兒起到表率作用,例如在家能夠尊重老人,也能夠對幼兒給予相應的尊重;平時家中形成分享的氛圍;遇事不退縮,能夠積極主動地解決;平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等。父母言傳身教,鑒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耳濡目染中幼兒品格就能有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另一方面,幼兒園也要將對幼兒的品格教育日常化,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品格教育環境。例如,在平時生活中,引導幼兒主動向保潔員以及晨檢的保健醫生表達謝意,對他人為自己所提供的服務產生感恩之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往時,引導幼兒謙讓和合作;在區角活動時引導幼兒主動、勇敢地探索,在幼兒失敗時對幼兒進行及時的鼓勵等。這都是將對幼兒的品格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幼兒的良好品質。
4.幼兒園舉辦專家講座和創辦網站等活動,進行科學品格教育
幼兒家長不對或較少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的主因除沒有意識到品格教育對幼兒以后適應社會的重要意義,另一個主要因素則是幼兒家長并不懂得如何對幼兒進行恰當合理的品格教育。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幼兒園應該舉辦專家講座,幫助家長樹立起對幼兒品格教育的觀念,同時傳授給幼兒家長科學進行品格教育的方法。
此外,一次或兩次專家講座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也許家長能夠習得部分品格教育的方法,也能意識到對幼兒品格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但在缺少引導后就很難做到持之以恒。因此,幼兒園要開辦自己的網站,設置品格教育知識學習的板塊,并定期對內容進行更新。這種做法就可以使家長在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掌握對幼兒進行合理品格教育的方法,形成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的意識。
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家園共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品格教育既是必然選擇,又是必然趨勢。以上所提出的解決家園共育在幼兒品格教育方面的策略也較有針對性,能夠在實踐中提升家園共育的水平,最終提升幼兒的品格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馬愛蓮.家園共育現狀及其改善措施[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153-154.
[2]田 芳.家園共育的現狀及意義[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03):26-27.
[3]趙夢嬌.關于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研究[J].求知導刊,2014(07):79.
[4]李春燕.幼兒園開展品格教育的意義與策略[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3(04):57.
[5]田旭.幼兒品格教育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3(02):103-104.
作者簡介:蔣亞娟,女,漢族,籍貫:河南省開封市。學歷:碩士,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