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祁連山生態保護區的現狀及危害性分析,總結了保護祁連山生態的重要性,客觀地提出了“捍衛青山綠水祁連山”的四項措施。
關鍵詞: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一、祁連山生態保護區的現狀及危害性
祁連山橫亙武威長達一百多公里,然而長期的“輕保護、重開發”,使這座防風蓄水的“母親山”傷痕累累,不堪重負。
不容回避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祁連山區經歷了森林采伐、礦山探采、小水電建設、旅游設施建設等一系列大規模開發,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地表塌陷等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一)巨大的山體似被削去了一面,采石爆炸時沖迸出的大量碎石還遺留在山坡上。石灰窯大量生產的時候,村子里到處被煙塵籠罩著,刺激性氣味嗆得人難受。
(二)每到夜晚,機器的轟鳴聲、碎石的爆破聲,讓村民難以入睡。而作業時漫天的揚塵,更是嚴重影響了周圍農作物的生長。
(三)水電站生活垃圾和危險廢棄物未能妥善處置,未按要求下泄生態用水,人為活動對環境存在影響。
(四)祁連山保護區武威段存在環境問題的旅游項目達14個。不斷增多的旅游設施,給祁連山帶來了生態壓力。
二、保護祁連山生態的重要性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在武威境內總面積41.47萬公頃,涉及天祝、古浪、涼州3個縣區的27個鄉鎮。被當地譽為“母親山”——她是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的唯一源頭,沒有祁連山水源的涵養,武威綠洲將不復存在,民勤也將會變成第二個“羅布泊”。
關于發展方式。十八大報告強調:“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所有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改善人民生活、解決種種社會問題的物質基礎,必須堅定不移。
保護生態環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內容。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高度重視環境對發展的重要性,追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努力轉變以高資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改變以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速度的現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離開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便無從談起。保護生態環境,是祁連山區人民的歷史責任。
三、如何有效捍衛青山綠水的祁連山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人類是大自然孕育并依附于大自然而生存發展的。在一定意義上,生態環境優劣決定人類的命運前途。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破壞生態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這是人人都應當牢牢吸取的經驗教訓。
那么,如何捍衛青山綠水的祁連山呢?
(一)全民參與,齊抓共管
要廣泛進行環保宣傳,提高區域內人民的環境憂患意識;要公開環境信息,號召公眾參與環境監督;要積極鼓勵、引導和整合各種民間環保組織,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維護公眾的環保權益,積極發展環保產業。
(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環境保護政策是把環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圍,通過各種方式達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因此,預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對祁連山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是解決祁連山環境問題的最有效率的辦法。我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防止環境污染的產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環境保護納入地方的中長期及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對開發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三)嚴肅追責,升級產業
從環境經濟學的角度看,環境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又是一種共有資源,為了避免“共有地悲劇”,必須由環境破壞者承擔治理成本。這也是國際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費原則的體現,即由污染者承擔其污染的責任和費用。其主要措施有:對超過排放標準向大氣、水體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征收超標排污費,專門用于防治污染;對嚴重污染的企事業單位實行限期治理;結合企業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生活質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工業布局,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力度,促進生態市、生態縣建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科學認識和自覺遵循自然規律,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為重點,強化對祁連山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
(四)發揮政府職能,強化管理政策
解決外部性問題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種典型的外部行為,因此政府必須介入環境保護中來,擔當管制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與企業一起進行環境治理。強化環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強化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法規與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政府的環境保護機構及國家和地方監測網絡;實行地方各級政府環境目標責任制;對重要區域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
具體到祁連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就是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出臺保護工作的責任規定,明確區縣、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法檢兩院及相關部門(單位)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責任,落實祁連山生態保護工作領導責任、主體責任、保護責任和監管責任。
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保護祁連山環境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進一步建立健全環境監管體制,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要嚴格實施“河長制”和環保網格化工作機制,全面整治水電站危廢物、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等問題,更著力實現水電站生態水下泄監控全覆蓋,為全流域生態環境奠定好“水基礎”。
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秉持保護與發展并重、生態與經濟雙贏的思想,做到既注重當前,更注重長遠;既注重數量,更注重質量;既注重經濟發展,更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要本著對黨和國家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全面徹底整改環保突出問題,努力建設生態美、百姓富的和諧武威,用實際行動捍衛青山綠水的祁連山。
作者簡介:李曉文,生于1973年,男,漢族,甘肅省民勤縣人,現在就職于涼州區雜木河水利管理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