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林+徐華
摘 要:芭蕾基訓課即芭蕾基礎訓練課,主要是對芭蕾基礎動作的練習,是芭蕾學習的基礎。傳統(tǒng)的芭蕾基訓課教學多采用“口傳身授”的教學方式,本文對芭蕾基訓課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研究,強調了伴奏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多媒體反饋法的教學方式,希望能夠對芭蕾基訓課的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芭蕾;基訓課堂;思考;探究
芭蕾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芭蕾基訓在芭蕾教學中發(fā)揮中重要的作用。芭蕾基訓課即芭蕾基礎訓練,是對芭蕾舞基礎動作的練習,是芭蕾教學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主要是采用“口傳身授法”輔以理論知識來指導教學。而芭蕾基訓課的教學中合適的伴奏音樂也是相當重要的,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反饋法也在慢慢地應用于芭蕾舞的教學中。芭蕾教學工作者也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芭蕾教學的教學質量。本文對芭蕾基訓課的課堂教學做了一些研究,希望能夠提高芭蕾集訓課的教學質量。
一、芭蕾基訓課的主要內容
1.芭蕾基訓課的動作練習
芭蕾基訓課是最大限度地解放自身肢體,對于肌肉走向和膝蓋的承受力進行有效的訓練。芭蕾基訓課的基礎動作有“開、繃、直、立”。所謂“開”是指身體的五大關節(jié)部位肩、胸、胯、膝、踝對稱向外打開,雙腳呈一字外旋,使自身肢體的線條最大限度的打開。芭蕾舞中的跳躍、旋轉和舞步的連接中都有“開”的特征。“繃”的練習能夠增強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力量,使人體的肢體能夠得到延伸,腿部線條感更加優(yōu)美。“直”可以鍛煉人體的重心平穩(wěn),對于大幅度的動作練習很有好處。“立”是“直”的升華,使芭蕾的動作更加具有美感。
2.芭蕾基訓課的練習包括地面練習、把上練習和中間練習
地面練習時芭蕾初學者對于形體、體態(tài)最基礎的練習,使練習者的頭、肩、胸、腰、胯、腿、腳得到解放,是芭蕾練習的熱身訓練,逐漸的加大練習的速度、力度、幅度,使得練習者能夠適應逐漸增加的訓練強度。
把上練習是在雙手或單手扶把桿的狀態(tài)下對芭蕾“開、繃、直、立”動作的練習,對于韌帶肌肉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進行更進一步的訓練,同時由于把上練習是直立練習,能夠鍛煉身體的穩(wěn)定性,更好地實現對重心的把握。
中間練習是地面練習和把上練習的一個綜合提升,是將單一動作的組合練習,對于人體的穩(wěn)定性、自身重心的轉換和腰腹的控制力有更高的要求,是芭蕾教學的最終目的。
芭蕾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過程,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教學能夠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芭蕾教學的內容。
二、芭蕾基訓課堂的教學研究
1.口傳身授法
口傳身授法是芭蕾教學中最長用的教學方法。“口傳”是指老師將所要教授的動作做法及要領進行口頭講述,使學生能對要學習的動作有一個了解,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老師具有較好的語言表述能力和理論知識。“身授”是實踐的過程,老師將芭蕾動作進行示范,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了解,這些對于老師的舞蹈功力有很高的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口傳和身授相結合,兩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將每一個舞蹈動作作出精確的示范和講解,對于難點和重點動作,更要進行詳細的講解和示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領悟和掌握舞蹈動作,也方便學生課后進行復習。
芭蕾基訓課口傳身授的教學方法要求老師在課前要對需要教授的內容做好準備,對于每一個舞蹈動作都要做到精準的描述,進行舞蹈示范時也要做到標準到位,使得學生能夠對每一個舞蹈動作理解準確,便于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2.選擇合適的配樂進行芭蕾教學
在芭蕾舞的教學中,伴奏音樂是必不可少的。好的伴奏音樂應該能夠配合舞蹈的動作練習,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舞蹈練習。
在進行芭蕾舞的學習時,伴奏要把握舞蹈的結構、性質和節(jié)奏等。首先是根據舞蹈的節(jié)奏來選擇伴奏,例如tendu動作,這個動作主要是對腿部肌肉和韌帶的伸展度和控制力的鍛煉,通過這個動作的練習可以幫助舞者在舞蹈著地時更加穩(wěn)定,舞姿更加優(yōu)美。通常課堂上進行tendu動作練習時,有把下、把上、單手扶把、雙手扶把。由于其節(jié)奏不同,需要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其次是根據舞蹈的結構選擇合適的伴奏。舞蹈動作組合可以是長短不同的句子,而音樂的句子同樣有長有短,有兩小節(jié)、四小節(jié)或八小節(jié)一句的。音樂的句子長短與舞蹈的句子長短相一致,這樣跳起舞來動作和音樂的呼吸相一致,舞者在跳舞時會比較舒服。同時,舞蹈的幅度較大時要選擇旋律起伏大的伴奏,舞蹈動作比較緩慢的話可以選擇比較舒緩的音樂。總之,伴奏音樂應該和舞蹈動作的結構相一致。其次,舞蹈動作的不同種類要選擇不同的伴奏。例如在芭蕾舞中的小跳是一種占比很重的舞蹈動作,其形式多樣,有原地小跳、移動的小跳、空中轉動和翻動身體的小跳等。針對不同的小跳類型選擇不同的伴奏音樂。最后,根據舞蹈動作所表達出的情緒選擇合適的伴奏。舞蹈是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人類的情感的。同樣,音樂也表達著人類的情感。有歡快的、激奮的、悲傷的、憂郁的等等。合適的伴奏可以更好的激發(fā)舞者的情緒,烘托氣氛。伴奏和舞蹈在情感上的一致性可以更好的幫助舞者對舞蹈的表現。
3.多媒體反饋法
傳統(tǒng)的芭蕾舞教學中,學生都是對著鏡子進行練習的,通過觀察鏡子中自己的動作來糾正自身不規(guī)范的動作,但是當學生背對著鏡子時則無法發(fā)現自己動作是否準確。同時很多動作即使對著鏡子也很難發(fā)現其不規(guī)范性,如“坐跨”的問題,對著鏡子也很難發(fā)現。因此,出現了多媒體反饋法。多媒體反饋法即將學生在芭蕾基訓課上進行舞蹈練習時的動作通過攝像機拍錄下來,并播放出來,讓學生一起觀看來判斷動作是否規(guī)范,進而對不規(guī)范的動作進行糾正。多媒體反饋法直觀性較強,尤其在剛開始學習新動作和提高改進階段的教學尤為重要。剛開始學習階段,學生的時空感較差,本體感覺差,通過多媒體反饋法可以使學生能夠直觀的觀察自己的動作,將建立空間感的初始學習時間縮短,加快學習進程,提高教學質量。而提高階段,多媒體反饋法可以使學生對始終跳不好的動作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認知,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糾正自身的錯誤。
目前,雖然多媒體反饋法已經被大多數教學工作者接受,但是實際應用到教學中的卻并不多,這就需要我們的舞蹈老師不但要掌握自身的芭蕾舞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對多媒體技術有所了解,能夠掌握多媒體技術將其應用到舞蹈教學中去。
三、結語
舞蹈是一門肢體語言的藝術,芭蕾基訓課是芭蕾舞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習好芭蕾基訓課的內容,才能為以后的舞蹈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芭蕾基訓課老師在進行教學時除了做好基礎的口傳身授之外,還要不斷的發(fā)現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芭蕾基訓課的教學質量,例如本文中提到的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通過對芭蕾節(jié)奏、結構和情感的分析,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不但可以配合芭蕾的練習,還可以調動芭蕾學習者的情緒,使芭蕾的練習事半功倍。還可以采用多媒體反饋法,多媒體反饋法可以直觀的反應舞蹈學習者的練習情況,使學習者可以更好的觀察自身的動作,發(fā)現不規(guī)范之處,及時進行改進。芭蕾基訓課的教學需要老師和學生的配合,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索越.舞蹈基訓課教學中芭蕾與中國古典舞相結合的探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S1
[2]宋欣語.淺論鋼琴伴奏在芭蕾基訓課教學中的專業(yè)能力[J].黃河之聲,2015/21
[3]何斌.芭蕾基訓在高校健美操教學與訓練中的價值與運用[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3
[4]斯琴.采它山之石以攻玉談芭蕾基訓之于蒙古族舞教學的影響[J].舞蹈,20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