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麗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很多院校都開始不斷關心學生的心理情況,在小學班級管理當中。從近幾年的工作來看,很多小學生都存在潛藏的心理問題,雖然表面上沒什么異常,但實際上卻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最終造成的不良后果比較嚴重。為此,有必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運用。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級管理;運用
就小學班級管理本身而言,其在實施的過程中,應盡量的通過合理方法完成,要積極的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避免出現強制性鎮壓的情況。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教師,并沒有對小學生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反而是通過一些極端手段管理,給小學生內心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需要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全面糾正。
一、心理健康教育運用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引導學生心理健康
小學生在以往并沒有被高度的關注,無論是家長,還是班級教師,都容易對小學生產生忽視的情況,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比較突出。在現代化的教育工作中,國家比較主張的內容是素質教育,希望由此來幫助小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積極的控制自身的心理狀態,減少錯誤行為和想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運用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出積極的引導[1]。首先,在小學班級管理當中,有一部分學生的家庭,表現為單親的特點,這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現負性情緒,同時在很多方面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同學之間容易嘲笑和諷刺。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后,可以幫助小學生理性的對待自身的家庭狀況,在學習、生活當中,與自己的父母搞好關系,減少內心的負性想法,更加積極的面對人生的挑戰[2]。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小學生在出現挫折以后,能夠正確的分析,與教師積極的探討,找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積極的去克服困難。
(二)有助于預防惡性事件發生
在近幾年的教育工作當中,發現小學生也有可能出現校園暴力問題,同時造成的惡劣影響,已經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從年齡上分析,小學生無法進行法律上的定罪,但是傳統的少管所手段也不是特別的適用。如果對小學生過于縱容,則會造成教育工作的惡性循環。為此,我們可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與學生多多溝通、交流,將校園內的一些惡性事件更好避免。首先,針對校園暴力的主導者、從事人員,必須開展心理上的抨擊教育[3]。很多小學生都存在強烈的“少爺病”、“公主病”,總是讓別人圍繞著自己服務,甚至是不把教師放在眼里。針對這樣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遠比體罰更具積極作用。利用心理抨擊的方法,可以讓小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起碼能夠減少客觀上的一些報復行為。其次,在校園內部的某些淘氣學生,惡意的破壞班級公物,對花草樹木也造成了強烈的破壞,這樣行為的出現,是必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要在學生處于可控階段時,進行積極的糾正。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對策
(一)集體教育
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所有學生都是一個共同的集體,大家的日常學習、生活,基本上都是在一起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實施階段,要按照集體教育的方法來完成。首先,需要階段性的在班級內部開會討論,要求聘用專業素質高的心理健康教師,為學生的一些疑難和問題做出排解,尤其是在低年級、高年級的矛盾;學生的請假問題;家長會問題等方面,都要對學生積極的疏導。當學生面臨教師的質疑和否定時,要積極的面對,努力的證明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其次,在開展集體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按時完成,同時不能縮減時間。有些教師還是在傳統的教育層面上比較重視,因此總是以課程緊張為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有所壓縮,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特別大的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走向表面化的方向,最終造成的不良后果非常突出。
(二)個別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過程中,個別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班級的穩定和學生的成長,都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要積極的通過合理方法來完成。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差異和個性特點,他們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心理壓力、沖突、困惑是不一樣,不同時的。針對這些個別的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幫助他們排除心理困擾,克服輕度心理障礙,解決心理疑難。首先,當學生表現出異常行為,或者是在自身的學習上突然出現下降后,教師應該與學生積極的談話,同時不能總是對家長告狀,應該適當的在學生心中提高自己的地位,讓學生與自己交朋友,這樣才能在溝通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更加可信的內容。其次,個別教育在開展的過程中,盡量不要通過特別明顯的方法來完成。小學生的內心變化是特別大的,他們十分在意周圍同學的眼光,如果教師總是在班級中單獨調取一些學生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很容易惹來大家的懷疑,不僅容易出現強烈的師生矛盾,在班級內部的矛盾方面,也表現的非常突出。
(三)與道德教育相互結合
經過前幾項教育工作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能夠得到預期的效果,對學生給予的幫助是比較多的。本文認為,小學班級管理的實施過程中,想要在今后得到更好的成績,還需要在道德教育方面有效的融合。小學生雖然在內心的變化上比較大,但是如果教師實施良好的引導,則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較大的進步,從而在最基礎的方面進行道德體系的鞏固,對學生的持續性進步而言,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道德教育的融合過程中,要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完成,在室內開展案例分析、講解,觸動學生的內心共鳴;在室外要不斷的舉辦一些活動,帶領學生到相關的機構去體驗,從而讓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斷提升,為今后的長久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教育的融合過程中,最初的要求不要設定過高,否則很容易對小學生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三、總結
本文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展開討論,現階段的教育工作比較順利,針對過往的問題解決,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日后,應繼續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積極的努力,盡量提高教育的效率、質量,為小學班級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楊廣適.情感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6,19:204.
[2]曲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69.
[3]馬寶云.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0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