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一中學 吳曉娟
挖掘教學資源 助推學生協作
—— 初中數學課程培養學生互助式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一中學 吳曉娟
教育運動學認為,課堂教學是運動發展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實踐,都處在深刻的運動發展狀態之中,通過自身的實踐努力和他人的互助協作,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和學習效率的最大化。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各種教學改革理念“風起云涌”、不斷呈現,教學模式、教學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為課堂有效教學注入了強勁動力和科學指導。互助式自主學習活動作為學生學習探知數學知識內涵和奧秘的有效方式之一,以其深入的互動性、廣泛的參與性、充分的民主性以及顯著的功效性等教學功用,得到教學工作者的廣泛認可和深入運用。
如在《有理數的乘方》的教學中,教師通過研析該節課的教材內容以及以往教學實踐活動發現,該節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對學習認知該知識點較為困難,需要通過互動、互助的學習形式進行認知和感悟,為保證學生參與互助的深度和效果,教師采取了“情感切入”的教學方式,抓住該節課教學知識點與童話故事中的“國王分米”的聯系,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的動畫進行了展示,以此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輕松氛圍,從而為互動互助自主學習活動的深入參與打下情感基石。值得注意的是,互助式自主教學活動的開展,要防止學生參與“浮”和“飄”的現象,只流于形式,只游走于互助自主學習活動之中,我們要讓學生真正深入學習下去,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
筆者通過對蘇科版新舊教材的對比研析發現,新改版的初中數學蘇科版教材,在編排和設計上更加注重學習實踐能力,特別是互動、探究等方面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因此,教師應該對數學教材的實驗活動這一資源進行深入細致的挖掘和充分運用,讓其成為學生主體之間進行深入互動、深刻交流、深度協作的自主學習的有效抓手,組織學生圍繞數學實驗所設置的任務和要求,進行合作、交流等雙向雙邊協作活動,共同探知實踐實驗的結果,并組織深入的交流探討活動,獲取更為全面的數學探究的結果和要義,為有效探究數學課題提供能力保證。
如在《垂直》的教學中,在探究及驗證“垂線段性質定理”時,我利用了實驗手冊的“垂線段最短”這一數學實驗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互助自主學習活動。先讓學生通過度量,猜測、討論:直線外一點P與直線l上各點之間的距離有何變化規律?其中哪條線段是最短的?這條線段與直線l有何位置關系?再讓學生通過幾何畫板軟件動畫演示、度量線段長度,對所得結論進行驗證。學生在互助合作學習實踐進程中,對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線段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分析和對比,共同找出直線上的點A在從左到右的運動過程中,線段PA的長度先變小再變大,其中在垂直時PA是最短的,并通過深入的交流討論,集思廣益,共同歸納出垂線段性質定理: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圓滿完成了數學教材設置的實驗活動任務,并且互助能力、協作能力、自學能力得到了深入培養和有效提升。

在上述案例講解過程中,教師采用啟發+互助+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學生結合教師分析引導,開展互助合作活動,共同分析得到:①△ABC是一個等腰三角形;②∠B應在直角三角形中,故應過A作AD⊥BC;③由⊙O經過點B、C,可知圓心O必在BC的垂直平分線上;④圓心O可在線段AD上,也可在線段AD的延長線上;⑤此題運用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銳角三角函數、勾股定理、垂徑定理來加以解決。

由此,學生通過畫出圖形,極易得出答案為3或5。
通過此題的解答,學生們理解到數學互助協作的深刻意義,享受到自主式學習帶來的快樂,保持積極的互助能力、自學能力素養。
反思是學生學習素養的較高形式,也是學生學習實踐的難點。這就需要教師有效組織好學生反思實踐活動,利用教學評價這一有效載體,將初中生群體組建成為學習小組,借助于集體的力量,對自己的學習路徑及表現、他人的解題過程進行深入的討論和思考,既找出自己的發光點,又點明需要注意的事項,從而在互助式的集體實踐活動中,實現反思活動效能的有效提升。

總之,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互助式自主學習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還能增加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學生們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鍛煉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他們將來進入數學的神秘殿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