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張 婧
掌控數學運算,提高數學能力
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 張 婧
運算能力是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能力,我們在數學教育中,一直把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放在關鍵位置,在許多老師的努力下已經累積了許多優異成果和寶貴經驗,但是學生運算能力低下的現象仍然存在。隨著高中數學學習內容層次的加深,運算的復雜性也逐漸提高,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運算能力弱就是其中一個特別致命的問題,因此,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中數學;運算能力
運算能力是學生計算能力、記憶能力、邏輯能力等數學綜合能力的統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良好的運算能力去合理、靈活、正確地完成數學任務。運算能力要求學生能根據概念、準則等基礎知識經過邏輯理性分析解決問題,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是一種必備的數學能力,本文結合我自身的實踐經歷并根據上述要求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究。
學生從開始進入知識的學習到可以運用知識解題,都是以書本的基本知識和定理法則為基礎的,因此,只有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穩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學生的大部分問題中,運算能力低下與基礎知識不扎實有著密切的關系,一些計算題的錯誤往往是小細節,而且是由于基本概念不清楚、公式記混等基礎知識沒掌握好造成的,因此,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夯實,保證運算的準確性。
A.{1,2} B.{1,4} C.{1,2,3,4} D.{1,4,16,64}
學生一旦對概念、公式的理解不準確,記憶不深刻,在解題時就會生搬硬套,不能依據實際情況運用正確的知識,導致解題錯誤。因此,夯實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
數學邏輯是指在做運算時思維的合理性,即在運算時學生的每一步都要有所依據,不能信手拈來,憑借自己的感覺做題。當我們看到學生的試卷時會發現,很多學生的解題步驟雖然齊全,但是其中的數學邏輯很亂,往往是把題目所需要的求解結果和過程一籮筐地放在卷面上,思維東拼西湊,沒有完整性,使得我們難以判斷學生過程的正確性,從而影響學生的成績。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分析邏輯,按照題目要求有層次、有目的地進行求解,是提高運算能力必須強調的。
分析此題目,若想求m+n的值,有兩種算法,第一種是把m和n都分別求出來,再相加求解,第二種方法是整體求解。再回到題目,很顯然第一種方法不是此題的考查目的,因此選第二種方法。首先分析題目,發現關于原式只差一個對數符號,若把二式采用對數表達,是否能有結果?計算發現很容易發現此式是m=10n的值,因此可求結果為10。這樣按題目要求分析,清晰明確,思路有條理,在解答時不容易出錯,而且在考試中會給閱卷老師好印象,拿到高分。
學生的數學邏輯反映出學生在分析題目時的思維邏輯,有條理地分析才會讓學習思維嚴謹,在運算時減少錯誤,每一步都有理有據,這樣才是不斷提高運算能力的必要途徑。
運算能力高低還體現在學生的解題方法上,有些學生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解決一道題,而有一些同學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煩瑣求解,其原因就在于部分學生的思維固化,只能按照老套路進行模仿運算,不能靈活地依題而變,阻礙了運算過程。所以,要提高學生運算能力,我們必須針對每道題列出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看到一道題知識的全面性,當學生再遇到相同問題時可以靈活判斷,使用最佳算法提高運算效率。
例:設f(x)是實數域的奇函數,且當x≥0時,f(x)=x2,若對于任意的x∈[m,m+2],不等式f(x+m)≥2f(x)恒成立,則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多少?
此題至少有兩種解法,而且其復雜程度不同,第一種方法比較復雜,即對參數進行分類討論,分段帶入f(x)的分段表達式中求解,另一種是利用函數的單調性求解,最終結果是這里只給出思路,經過計算,第二種方法相對簡單。在遇到題目時,如果能靈活運用知識進行運算,那么運算難度會大大減小,所以變式訓練必不可少。
運算能力的體現更在于學生能靈活地使用知識,用最少的精力把問題解決,這也是數學能力所應該突出的特點,因此,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多變的方法顯得十分重要。
運算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數學能力必然要以提升運算能力為基礎,但是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我們老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也需要學生付出心血,只有我們共同努力,才可以掌控數學運算,提高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