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省
摘要:文化自信是發揚傳統,立足當前,拓展未來的最有力最堅強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依靠人民,化勢為力,創新傳播的最鮮明最基本的指導理論。
關鍵詞:文化;自信;傳統
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一個創新的理論觀點:“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發展中孕育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文化自信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文化自信是發揚傳統,立足當前,拓展未來的最有力最堅強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依靠人民,化勢為力,創新傳播的最鮮明最基本的指導理論。
一、文化自信是發揚傳統,立足當前,拓展未來的最有力最堅強的力量
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成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要想讓文化迸發出強大力量,發揚傳統是基礎,因為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根基不穩,何來創新?根基不穩,讓文化轉化成物質力量又何以可能?所以我們必須立足傳統鱔魚,挖掘傳統文化的精華,對其進行加工和創造性轉化。而若要實踐文化的加工,態度是首要,我們必須堅持文化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自信了才有力量,自信了,才能善于實踐,樂于實踐。我們要始終堅信我國傳統文化里面包羅太多精華寶藏,堅信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一口深井,能持續不斷涌出來甘甜瓊漿。堅信傳統的也是現代的,堅信傳統文化就是現代的力量。
對于我們的文化自信,并非是文化歷史復古主義。我們的自信不是夢回大唐,是立足當代,不是向往孱弱星辰的封建社會,而是始終做一只當今的蜜蜂去采傳統文化之蜜,最終讓蜜甜于當今,甜到每一個中華兒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立足當代,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于洞察國外先進文化的動態,和國內外人們的審美情趣,積極把我們的優秀文化挖出來推出去。立足當前的文化自信,還要堅持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我們的文化最大的特點在于它的包容性,他虛懷若谷,博采眾長,堅決杜絕文化保守主義。不是說學習外國長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而相反,兼收外國優秀文化,正是我沒有文化的自信的反映,自信不等于自大,學習不等于自卑,我們一定要以自信的堅持我們的文化為根本,并且自信的,學習外國優秀文化。自信我國文化需要自信地學習別國文化,而學習別國優秀文化又是對我國文化自信的外在表現。
堅持文化自信是,拓展未來的有力的堅強的力量。未來社會一定是個更加民主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直至實現共產主義。我們的未來文化也一定是極其繁榮及其光輝絢麗的,我國文化的極其繁盛,是未來社會的內在特征,而文化自信又是文化極其繁榮的根本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并且把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四個自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理論創新之一,是拓展未來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一環。
二、文化自信是依靠人民,化勢為力,創新傳播的最鮮明最基本的指導理論
文化自信是一個系統的理論,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積極的肯定性評價,僅,僅僅是自信還不能夠轉化為強大之力量,這種勢是建立在人民群眾之上,因為人民群眾是,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歸根結底,文化自信的力量是人民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從古至今,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明精華,時至今日,可以說我們的文化堡壘已高高筑起,并不斷向上延伸,其勢自然恢弘,這種高度是中華兒女從先秦到當今的思想的沉淀。一言以蔽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文化自信力量巨大,文化根植人民,文化自信自然也是全體人民的自信,這樣,這種自信之勢才能更加磅礴日益增大。
文化自信之勢雖大,但屬于靜態之勢,需要有一定的主體化靜為動化勢為力來造福人民,從而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巨大的新動能。那么化文化自信強大之勢為物質力量的主體就是廣大文藝工作者,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各種形式創造出眾多的文藝作品,為國人所喜愛,為外國人所接受。這樣,文化的勢才能成為實之存在的力量。文藝工作者就為人民是把文化之勢轉化為物質力量的轉換器。
使文化自信之勢的力量更加磅礴的根本要求是創新,“詩文隨時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化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我們的文化之勢雖然堡壘高筑,但要清楚看到我們的文化軟實力與歐美國家的差距還很大,把我們的文化之勢轉變為物質力量,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要一方面要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另一方面,與時俱進創新文化內容與形式,包容并蓄,積極吸收國外優秀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讓我們的文化自信在文化的轉化和發展中日久彌堅。
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傳播我們的自信,不是封閉的關上門的自信,我們的自信不僅是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而且我們的自信也是積極向世界人民傳播弘揚我們的優秀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推動世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創新文化內容,另一方面積極尋找文化傳播的新途徑,充分利用新媒體,互聯網,向世界人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正如任平所說,“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本民族文化具有引導和幫助民族共同體應對各種時代挑戰、全球思想撞擊、文明沖突和文化對話并走向希望的明天的強大能力的深度信任,進而對自己民族文化意義和價值的自覺認同、自覺守護和自覺皈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