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娟
【摘要】西北民族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項目)自2013年以來,已經運行了四年時間。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班)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我們發現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展現了《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班)互動式教學過程改革的探索及努力建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互動教學的實踐,以期對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有所啟示。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28-02
一、互動式教學及改革背景
1.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要求師生雙方互動、雙方介入,通過有效“溝通”與“對話”,讓師生之間更好地相互了解,更好地交流,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互動式教學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本地位,讓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同時讓整個教學課堂活化起來,實現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這是時代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
2.互動式教學的改革背景
《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班)是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2012年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合作開辦的特色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拿到西北民族大學和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雙學位,因此,學生需要完成由中方老師授課的美方課程的學習及考核。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班)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我們發現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首先,所有課程在我校完全采用美方院校的全英文教材,對于剛接觸專業課學習的本科生有一定的難度和語言障礙,像傳統課一樣僅利用課堂時間,很難達到學習目標和美方學校的課程考核要求。學生只有在課下進行預習,克服語言障礙,掌握專業詞匯,才能有效地聽課。其次,課程信息量大,考核內容多,要求高,難免枯燥無味,因此,充分改革傳統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加強課程的實踐應用,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提高課堂質量,保證教學效果。
二、互動式教學改革的實踐
《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班)互動式教學過程改革,順應本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的調整,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
1.與時俱進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在符合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的同時,結合國內該學科發展演變的特點,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補充國外教科書中未能涉及的國內實踐案例、法律法規、業務管理等知識。在《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班)的在教學內容上,主要是嚴格遵循美方的教學內容。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進行相應的取舍。
2.傳統結合現代,豐富教學手段。采用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克服傳統課堂教學手段單一的不足,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全面采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增加教學內容,增大信息量,拓展知識面。通過聲音、圖像等影像因素強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此外,多媒體教學也有助于小組活動的開展,通過分組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電腦操作水平,還有益于增強同學們的榮譽感,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也避免純粹多媒體教學的缺陷(有些需要漸進式分析的內容,幻燈片快速的放映難以將推理的具體步驟和過程慢慢展示給學生,不能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和判斷的時間)。
3.教學方法靈活,教學形式多樣。除了采用課堂講授外,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理論部分將重點采取課堂講授,分析討論,經典文獻解讀和案例教學的形式實施,而實務部分則強化動手能力的培養,進行實驗模擬,練習相關業務操作,進行行業分析,公司分析等仿真模擬,尤其要有意嘗試情景教育。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前互動式預習、課上互動式交流、課后互動式鞏固“三位一體”的雙語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倡導案例教學、討論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在課堂下倡導公共郵箱、微信群、QQ 群等電子平臺的應用,及時有效地加強師生互動,保證教學效果。
4.實施有實效的實踐教學。本專業學生將充分利用國際貿易實驗室,讓學生模擬相關業務操作,即能運用理論所學,又能充分利用國際貿易實驗室的相關軟件,熟悉業務通關、報關等操作,全流程多方位體驗國際業務操作,使實踐教學發揮其預期的效用。
5.豐富課程考核方式,增加考核頻率。傳統和課程考核,一般都是期末做考核,形式單一,時間跨度較大,在中外合作項目的課程考核中,考核構成也不僅僅局限于考試成績,平時作業,論文,實踐應用成績都會作為課程最終成績的組成部分。一般都是兩周或三周就要針對所學進行一次考核,對于學生積極復習,定期查漏補缺,教師及時掌握教學情況,對教學進度和方式進行動態調整有很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侯定凱主編.象牙塔是平的——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新進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王曉輝.高校國際合作辦學教學問題研究[J].職業教育.2014年第29期.
[3]祁小峰.明曉峰.特色專業與優質課程在國際合作辦學中的地位[J].學術探索.2013年第9期.
課題項目:西北民族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班)互動式教學過程改革研究與實踐”成果,課題編號:2016XJJG-23-10019130。
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大學2015年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保險學,項目編號:2015XJZYZHGG-1001670112。
西北民族大學2017年專業綜合改革項目:保險學,項目編號:10019153。
西北民族大學2017年專業綜合改革項目: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項目),項目編號:10019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