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舒
摘 要: 高校是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因此深化高校教學改革、推動校企聯合、強化實踐教學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對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聯合項目進行考察,為加快推進“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 高校人才培養 校企聯合項目 存在問題 未來策略
2011年4月24日,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積極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瞄準國際前沿,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學科融合,培育新興學科,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積極貢獻。”①
因此,對天津市高校校企聯合情況進行考察,了解高校校企聯合情況,總結經驗教訓,探討其未來走勢及提高策略的選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考察對象及內容
1.研究對象的選定
本次主要針對天津市各高校校企聯合項目進行考察,研究對象為天津市的高校,考慮到天津市高校有幾十所,不可能一一進行考察,因此以天津市比較有代表性、綜合實力較強的10所大學為研究對象進行考察。
2.大學的選定
從學校的綜合實力,即硬件、軟件條件考慮,確定10所高校為: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其他院校由于規模小、硬件軟件條件相對滯后不具代表性,因此,本次暫不予考察。
3.考察內容的確定
主要將天津市10所高校的校企聯合項目數量、形式作為內容進行考察。
二、結果及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從2010年至2014年12月,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聯合項目發展迅速,在5年的時間里,共有校企聯合項目95項,其中天津大學25項,天津工業大學15項,天津理工大學12項,天津財經大學7項,天津外國語大學7項,南開大學7項,天津師范大學6項,天津城建大學6項,天津中醫藥大學4項,天津醫科大學6項。
從校企聯合項目的數量看,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校企聯合項目數量要明顯高于以文史類為主的高校,醫科和藥科大學新建校企聯合項目最少。
下面結合天津市高校的實際情況,將天津市高校的校企聯合項目現狀歸納如下:
1.高校校企聯合項目逐年遞增,學生教育實踐機會增多。
2010年至2014年12月,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聯合項目95項,各年度新建校企聯合項目數量如下表:
從表2可知,2010年至2013年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聯合項目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2010年天津市10所高校新建校企聯合項目8項,平均每所學校不足一項,2013年達到頂峰,一年中新建校企聯合項目33項,是2010年的4倍多,2014年共新建校企聯合項目29項,沒能超越2013年的33項,2014年校企聯合項目發展速度開始趨于緩和,進入緩慢調整階段。
2.理工科高校校企聯合項目數量占到一半,以文史類為主的高校新建校企聯合項目相對較少。
天津市10所高校中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有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城建大學,以文史為主的高校有南開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表1中以理工科為主的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城建大學4所高校2010年至2014年新建校企聯合項目58項,而文史類為主的南開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同樣4所高校新建校企聯合項目27項,不足理工科為主高校的一半。另外,調查中的兩所醫科院校天津醫科大學和天津中醫藥大學近5年時間共新建校企聯合項目僅有10項,在10所高校中發展最緩慢。
三、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聯合項目存在的問題
1.指導扶持力度不夠。
近五年來天津市10所高校校企聯合項目在數量上有了明顯的增長,但多是高校或者企業的自發性行為,高校與企業之間主要依靠校友關系或者某種私人途徑建立起校企聯合的項目,這樣建立起的聯合項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缺失法律監管措施。
因為目前的校企聯合項目都是依靠高校和企業私人關系建立起來的,所以缺乏正規的法律制度監管措施,雙方合作處于比較松散的狀態,高校和企業的權利義務不明確,雙方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
3.企業積極性不高。
部分校企聯合項目,企業只是追求技術支持,即便建立起實習實踐基地,學生在企業實習只是廉價的勞動力,做一些技術含量很低的工作,無法學到實用的技能,這樣的聯合項目形同虛設。
四、天津市高校校企聯合項目的未來策略
天津市高校校企聯合項目在近五年的時間里有了顯著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未來要保持穩定健康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的規范及資金等方面的扶持。
1.跟進完善政府配套政策。
實施高校校企聯合項目需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的配套和支持。從國際發展經驗看,實施團隊聯合攻關研究,需要在科技管理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并且要求這些不同方面的政策制度協調一致。政府在此方面責無旁貸。
2.政府應給予資金支持及搭建適當的平臺。
資金方面,市級財政應設置支持校企聯合專項計劃,按照執行程度與產出效益等予以獎勵、激勵性支持;在政府財政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金融機構、民間資本的介入,構建高效校企聯合的多元化供給機制。另外,各級部門應為高校與企業構建適當的平臺,創造讓雙方互相了解、建立合作關系的機會,定期舉辦高校與企業交流見面會,使學校的科技成果盡快得到應用,學生有更多實習實踐的機會。
3.把校企聯合工作納入高教強市戰略體系。
天津市高校校企聯合項目的建設應在高教強市戰略的規劃、引導下,實現與市級經濟、文化發展的高度結合,強化高校引領社會發展的功能。與市內企業、文化團體建立校企聯合項目,有利于政府的協調統和、資金支持、人才使用、利益分配等措施的落實,有利于校企聯合工作的長期穩定運行,有利于高教強市戰略的順利實施。
天津市的高校校企聯合工作只有在上述三個方面得到明確落實、取得明顯的進展,釋放更多的創新要素的活力,才有可能建立規模合理、數量適中、層次性明顯的符合創新要求的校企聯合項目,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
注釋:
①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4-25.
參考文獻:
[1]瑏瑡金姝.省教育系統凝心聚力,攻堅建設高教強省[N].吉林日報,2013-04-01.
[2]杜占元.改革理念轉變方式推動高校科技工作邁上新臺階[J].中國高等教育,2013(11):3-5.
[3]魯若愚,張鵬,張紅琪.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研究——基于廣東省部合作創新實踐的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2,30(02):186-1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