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
摘要:現實世界中反映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就是數學,數學中每個部分都是有聯系的,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題,它的數量關系是有內在聯系的。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就是優化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要考慮兒童的認知水平,以學生為中心,對小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進行培養,使學生有一個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養成,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知識,是對學生綜合數學水平的考慮,將知識整合起來對小學生進行測試,是評判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標準。由于數學知識間是融會貫通、相互滲透的,知識點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強化應用題教學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關鍵。通過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的分析,了解到其在教學方面還有所欠缺,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水平,應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現狀分析
(一)小學應用題題目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少
通過對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現狀的分析,了解到其在應用題解析上存在著與生活實際聯系少的問題,未將題目與小學生周圍的生活實例相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乏味,理解上會存在難度,不利于應用題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應用題的教學方式按照課本內容進行灌輸與講解,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不強等,再加之無聊的教學方式,導致對應用題的掌握能力不強,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簡單
素質教育的提出,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強調以生為本、教師為導的課堂。但是從現狀看來,教師觀念沒有及時轉變,師生互動方式單一,學生主體地位尚未突出。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的效率較低,互動交流的機會少,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是將重點放在課程進度上,而忽視了師生間的溝通,大都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回答的方式呈現,學習氛圍相對壓抑,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拓展,各項能力也無法提高。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
(一)確定應用題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應用題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就是培養小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并為了學生順利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這一教學指導思想,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很多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對應用題不知如何作答,找不到問題的突破口。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重視解題訓練,而輕視能力培養?!敖忸}”卻又往往任意提高難度,以為解題越難越能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這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卻又常是老生常談的反復出現。這樣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課余負擔,而且很容易形成一種機械性的做法。需要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時,就束手無策,所以端正應用題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提高應用題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二)聯系生活,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這是由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所決定的。小學生的思維偏重于具體形象思維,對于他們而言,只有那些他們熟悉的、理解的、感受過的內容才具有意義。反之,那些遠離學生生活實際與經驗的題材,在其頭腦中并沒有多少概念,很可能他的學習也是無意義的。但提供情境,要注意激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對已有知識加以組合并進行思考,將成功的經驗組合到其認知結構中,然后把它應用到身邊的同類問題。例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時,可將“某人帶50元,買了8支筆,每支6元,還剩多少元”。此類題改編為“某老師去文具店買六一節獎品給8個同學,帶50元夠買這些東西嗎”。改編后的問題現實意義比較大,又不能套用某一類問題的解題方法,迫使學生自己動腦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對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強調,也利于學生形成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主動地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即發展良好的應用意識。
(三)教學安排要有層次性,循序漸進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當安排有層次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循序漸進地掌握解題方法。眾所周知,人們獲得知識和掌握技能都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設置恰到好處的練習,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他們能聚精會神地投入到應用題的練習活動中。需要注意的是,練習安排應有層次,有適當的坡度,有一定彈性,主要為了檢查學生能否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用到變化了的情景中去,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創意性,練習的每層數量不宜過多。為防止學生草率的學習習慣,教師應經常注意培養和嚴格要求學生認真的書寫習慣,至于計算過程繁雜的題目,也可以只要求列式,課堂上不計算,可把計算的要求放到課外作業中去進行。
(四)教師要及時反饋,并歸納總結
在教學和練習結束后,教師在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后,要及時對他們的表現做出反饋,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產生更大的興趣和動力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探索。對于表現不夠優秀的學生,教師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點,要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讓他們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反省,并逐步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主動參與和體驗才能獲得知識,才能使他們不斷提高能力,并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結語
隨著我國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持續提升,在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相應教學策略的有效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教學策略進行有效的分析與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學實踐的進行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整體教學水平的持續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