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而對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當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課題。如何正確認識生態文明與縣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反思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明確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之下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成為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生態文明;縣域經濟;屏邊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縣域經濟蓬勃發展,縣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同時也帶來了很嚴重的環境問題,一個地區縣域經濟越是發達,環境污染也越是嚴重。實踐證明,建立在犧牲環境基礎之上的縣域經濟小僅小具有可持續發展性,同時經濟發展帶來的收益還會被環境危害吞噬殆盡。在這種背景之下,縣域經濟發展必須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正確把握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實現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的共同進步。
1.生態文明概述
1.1生態文明的內涵
生態文明是繼工業文明、農業文明之后出現的一種新型文明型態,生態文明產生的重要現實背景是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工業文明雖然帶來物質的極大豐富,但同時也導致環境的嚴重污染,在這種背景之下,人們開始反思工業文明,提出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概念。生態文明的核心思想是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人與環境要和諧相處。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路徑是大力發展綠色生產、循環經濟、低碳發展,從而減少各類資源的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將人類活動控制在生態環境承載力的范圍之內。
1.2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依賴的關系,而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經濟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沒有經濟的發展壯大,生態文明建設也就沒有必要的物質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現實路徑,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我國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經驗已經證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行不通,沒有生態文明,經濟發展必然會嚴重受阻。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二者并不存在所謂的沖突,這是實現二者和諧發展的基礎所在。
2.屏邊環境資源概況
屏邊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州東南部,是全國5個苗族自治縣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縣。受海洋暖濕氣流影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水迤邐、氣候宜人,是中國最南端的春城??h城距省城昆明300公里,距州府蒙自50公里,至越南首都河內300余公里。全縣總面積1906平方公里,總人口15.6萬。
屏邊縣有相對完整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自然、森林、水利、礦藏、旅游等資源。全縣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6.5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657毫米,濕度87%,日照光熱1555小時,具有“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征,被譽為“中國最南端的春城”。
4.生態文明視角下縣域經濟的發展路徑
生態文明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應重點從多個方而推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4.1更新發展理念
在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發展要更新發展理念,樹立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的理念,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部僅要“金山銀行”,更要“綠水青山”。在政績考核模式方面,政府要將綠色發展納入到政績考核中去,將環境保護作為一個堅決不能突破的底線,在生態保護方而進一步發力,力爭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齊頭并進。
4.2發展生態經濟
縣域經濟發展要將生態經濟作為一個重點,將生態經濟打造成為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重點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高科技新興產業等,壯大生態經濟規模,發展生態經濟的帶動及輻射作用。在生態經濟發展中,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生態經濟發展環境,從財稅、土地等方而給子大力支持,推動生態經濟更好地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4.3轉變發展模式
縣域經濟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摒棄以和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推進集約經濟模式。經濟模式的轉變要從產業布局、技術創新、設備更新等方而著手,從產業布局方面來看,要逐步淘汰落后產業,引入高附加值產業;在技術創新方而,要依托技術創新來提升生產效益,減少污染;在設備更新方面,要鼓勵企業進行設備更新,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實現發展模式轉變。
4.4加強人才引進
縣域經濟發展要高度重視人才引進,意識到人才在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構筑方而的重要作用,通過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更多的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在人才引進方而,政府要在公共產品服務方面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不僅要依靠薪酬待遇來吸引人才,還要給人才提供良好的公共產品,如教育、醫療等,營造一個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的社會氛圍,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才的工作滿意度。
在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不斷彰顯的時代背景之下,縣域經濟必須順應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和諧并進,推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5.屏邊縣不斷推進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主要做法
5.1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并重,以規劃引領生態建設工作,將產業培植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組織編制了《屏邊苗族自治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實施了一批陡坡地生態治理、退耕還林和鞏固退耕還林(草)項目等,加大地質災害治理和封山育林力度,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資源,全面整治破壞生態環境的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私挖濫采等行為,積極在石漠化區域探索發展種植蘋果、核桃等經濟林果取得成效,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7.8%。加大土地整治建設力度,實現全縣耕地保有量62萬畝。加強對重點河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管控,編制了紅旗水庫、團坡水庫、大圍山取水點及新華、和平、白河集鎮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完成新現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深入開展“七彩云南?生態紅河?綠色屏邊”保護行動,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3個,成功創建89個省州級環境教育基地、生態文明鄉鎮、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屏邊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74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省8個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縣。
5.2著力構建森林屏邊,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天藍、地綠、山清、水凈的“森林屏邊”建設。抓住屏邊縣被國家列為全國74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及大圍山國家公園被列為全省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的機遇,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以及退耕還林、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和面山、水源保護區綠化等生態工程,強化林業“三防體系”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0%左右。
參考文獻:
[1]朱舜,縣域經濟學通論——中國行政區與經濟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81.
[2]陳德昌,生態經濟學[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3]陳池波,論農業科技、經濟與生態的持續協調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8年第八期
作者簡介:
岳逸凡(1988.10-),性別:男,民族:漢,籍貫:云南蒙自,學歷: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