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瀾
摘 要:近些年,高校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高校領導更加重視教學體系的完善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建立完善科普場館科學教育活動與學校科學教育銜接的有效機制;將"探究式學習"方法融入到科普場館科學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創新活動方式,打造科普場館特色品牌活動,實現高校與科技館合作共建就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的體現。
關鍵詞:高校;科技館;共建機制
科技館有多種表現形式,高校在與科技館進行合作的過程需要結合高校的發展特點,完善高校科技館的綜合建設水平。選擇不同種類的科技館,給予一定的資金投入,與科技館之間建立合作的橋梁,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的目的。科技館的種類有很多,例如機械科技館,海洋科技館,文化科技館以及地質科技館等。注意合作事項和合作機制,既要體現出教學特點,也要結合校方的工作狀況將高校的教學水平進行提升,增加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科技教學水平。
一、高校與科技館合作共建機制的可行性
高校與科技館之間的合作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達到雙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工作目標,增加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科技視野,對科技館的形成歷史以及科技表現形式進行研究,發揮科技館的應用價值,增加高校的科技管理水平,提升科技館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高校有著豐富的教學歷史和完整的教學系統以及廣泛的生源,科技館具有科技的底蘊以及豐富的館藏文化。高校與科技館形成共建機制就可以提高高校的發展水平,將科技館的文化價值體系更好的展現出來,實現科技館的社會價值。
以高校圖書館和科技館的共建機制為例,高校圖書館是校方投入大筆資金建立了圖書學習地點,內部蘊含豐富的文化知識,為學生的考試,寫作以及休閑提供多種閱讀方式。文獻內容豐富,圖書資源充足,科技收藏館內部有著一些先進的科學知識,屬于重要的社會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以及科技型。兩者都屬于社會文化的范疇,又都有豐富的教學意義,可以增加知識內容的豐富性以及科技的實用性,他們對整個教學工作有較大的研究價值。高校具有廣大的生源,學生是對科技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人群,這樣就改善了科技館的經營狀況和實際經營水平,提高可信息傳播的高效性和知識內容的共享性。
二、高校與科技館合作共建機制的基本原則
對高校的合作機制進行有效管理,對高校的資源管理體系進行分析。吸取科技館的先進管理經驗,提升高校的綜合管理水平,建立特色化的高校綜合管理環境,推進高校教育管理發展和科技應用管理體系的完善。為了保證合作共建機制的公平公正性,需要根據以下原則完成高校與科技館的合作。
2.1項目管理
科技館和高校合作項目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契機,有效的項目管理工作內容需要結合實際的項目管理狀況推進工作進程,結合實際的工作狀況對項目的工作細節做出分析,開發項目過程中,采用科學的項目管理方式對管理團隊進行專業訓練,提升項目的管理水平和綜合質量。
聘請專業的工作團隊,對項目中的細節進行評價分析,根據教育工作規律和工作思路進行工作研發,發展高校和科技館項目合作水平。對教育項目的工作進行檢測驗收,拓寬教育計劃發展思路,將科技教育項目進行工作落實。
2.2協調發展原則
合作是建立在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對合作項目的管理工作需要進行戰略性的統籌,確立管理者,領導人,將管理計劃詳細的彰顯出來,避免信息重復,管理矛盾的現象出現。在合作前進行合作原則的協調工作,避免合作后出現工作問題。建立研討會,對工作內容以及合作事項進行研討,對資源進行應用規劃,校方和館方分別派出代表,談論工作事項合作方式,對出現爭議的地方研究談論,解決問題,達到在后期工作時的步調一致和意見統一。制定相詳細的人才管理體系,對工作任務,人員分配,以及資金投入的問題做出等價規劃。
2.3標準化原則
對合作項目進行標準化管理,實現兩者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工作體系和管理制度,檢索高校圖書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形成制度化的管理原則,應用網絡科技信息技術執行管理準則,推行管理方案,解決管理問題,遵循管理規則,實現信息檔案的多元化以及數字一體化。總結教育管理經驗,彌補科技館工作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漏洞。應用科學性性的管理方式解決高校教學體系的單一特點,實現信息數據的多元化應用,提升高校的綜合教育水平。建立標準化的管理原則,優化高校和科技館共建機制的合作水平。
2.4專題性原則
結合校方的辦學特色和教育理念,打造先進的教學科技館,使用科技成果優化教學水平,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建立專題式的科技教學方案,優化科學管理體系,進行科技資源的開發再利用,打造特色化的科學專題,總結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實現高校教育目標的科學管理,豐富學生的科學視野以及知識內容涵蓋面,發揮出在高校教育中的優秀教學水平。建立良好的教學專題,突出教學亮點以及科技主題,發掘科技文化,制定多元化的科技專題。
三、高校與科技館合作共建機制的組織優化
3.1科普場館科學教育培訓計劃
豐富教學活動,提升較學質量,優化教學水平,致力于科學教育項目的開發,充分利用科學教育資源,打造精品教學項目,增加科技教學影響力,提升高校聲譽以及科技館的知名度。
增加教學環節中的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對科技教學內容做出分析。對科技館的管理水平做出優化,建立專業的科技教學課程,校方定期舉辦科技觀摩活動,普及科技學習知識內容。
建立高校科技教育資源推廣平臺,建立科技教學工作項目,豐富青少年的科技學習內容,通過科學工作室等方式提升科技教學的影響力。
3.2增加合作的影響力,提升合作效果
對高校與科技館的合作共建機制進行探討講解,宣傳整體的工作功能,體現出科技館的工作職責和綜合效用。結合目前高校的教育工作體質進行宣傳工作,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校報宣傳增加科技館的影響力。對科技館的崗位進行有效設計,增加科技館的科學技術影響力,在雙方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派遣專門的工作人員,對館藏內容進行講解,完善工作體系,增加演講技巧,提升宣傳水平,增加工作認同度,保證合作項目順利實施,有效履行科技教學功能。
結束語:高校與科技館的合作共建機制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合作模式,提升了科技館的科技影響力,優化了高校教學的綜合水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合作項目必將為我國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是當代最有意義的高校教育合作項目之一。
參考文獻:
[1]孫占海,吳非. 科教合作共建是農業高校科技體制創新的一種有效模式[J]. 高等農業教育,2013,05:91-93.
[2]張象林,楊銳鋒. 地方高校與科技館合作共建新型智庫的動力機制及策略[J]. 學術交流,2015,12:68-72.
[3]李慶瑞,肖卓磊. 科技館機構與高校合作共建機制研究[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6,04:26-31.
[4]鎖志海,杜楊沁,蔡義杰. 高校科技資源共享與科技館增值服務共建機制研究——基于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信息推廣平臺的實證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03: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