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訓是職業教育活動的支撐點,實訓條件是決定職業院校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的因素。通過分析高職院校高速鐵道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為同類實訓基地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高速鐵道技術
一、鐵路職業院校高速鐵道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設備應適當超前,而經費不足成為突顯矛盾
隨著高速鐵道技術的發展迅猛,新的技術和標準不斷涌現,為了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要科學的構建實訓基地,而能夠支撐實訓基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保障就是要有先進的設備。設備分為三種:落后淘汰的、主流的和超前的。高職院校在采購設備時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資金允許的范圍內購買能夠支持新技術和新指標的超前設備,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然而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教育經費的短缺一直是一個歷史性問題,雖然近些年國家教育部逐漸的開始重視職業教育,也有專門的經費用于職業教育,但面對資金少,院校多,設備昂貴,院校為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挪用專項設備資金等問題時,經費不足的問題時常現實出來,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愈發突出。
(二)“雙師”素質要求與實訓教師實踐動手能力不足存在矛盾
學生要想獲得強大的實踐技能,離不開高素質實訓教師的指導。實訓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習基地建設的基礎。目前,實訓教師往往滿足不了教學的需求,首先,實訓教師往往理論強實踐弱;其次,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實訓教師實踐能力強而理論知識特別弱;再次,設備先培訓后,實訓教師對新設備很陌生;另外,忽視企業導師或兼職教師的培養;實訓教師定位模糊,經常將那些專業不對口、業務能力差的教師轉為實訓教師。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理念同實踐教師能力不足存在著現實的矛盾。
(三)學校需要開展合作與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存在矛盾
各高職院校都在尋求生存與發展的出路,經過大量高職院校的探索得出結論:職業教育的必經之路為校企合作。總結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大部分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廣度”上,而沒有“深度”的結果,也就是說校企合作無非是簽訂各種協議,根本落實不到具體的操作上來。企業雖然同意合作計劃,但往往出于成本與利益的考慮而排斥學生進入企業實習。高速鐵路系統設備一般都比較昂貴,屬于國有資產,出于安全考慮,企業不可能允許大量學生進入現場學習,風險成本太高,這也是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校企合作的基礎大部分基于個人感情的維系,一旦業務主要負責人發生人事變動,則校企合作就會停止,這種斷斷續續的合作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二、加強鐵路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對策
(一)積極爭取多元化投資
除了要爭取國家教育部撥給地方專款專用的實訓基地建設資金外,還要自己想辦法爭取多元化投資。一般來說,這種方案都是學校提供實習場地,企業提供實訓指導教師、實訓項目、設備和技術支持,實現雙方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和進步。另外,企業提供的資源,如設備、技術和項目都是比較貼近市場的,企業導師的實踐能力又很強,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實訓更有利于畢業之后直接上崗,擴大就業渠道。
前面提到了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企業要考慮自己的成本。從這一問題出發,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場地供企業建廠房和車間,給予企業一定的優惠偵測,例如減免場地費用、水電費用、人員費用等等,條件是必須允許學生在車間進行實習,這種雙贏式的方式一定能夠得到企業認可。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實際的生產過程平臺,使得學生能夠“零距離”接觸行業,也有利于對于實踐教師業務能力的培養。
(二)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關鍵因素之一,日益受到職教界的關注。通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達到培養技能型和實用型人才的辦學目標,如果沒有有經驗的教師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就很難達到這一目標。獨特的辦學目標就需要有獨特的教師和教學模式,而“雙師型”教師正是職業院校的重要特色。
作為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要成為真正的“雙師型”,要求他們不能只是純學者型、教學型、學術型的,而是精通教學、生產、科技、管理的綜合性人才。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熟練的動手操作和科技推廣能力。“雙師型”教師必須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知識和能力吸收內化,并能有效地再現、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雙師型”教師不但熟悉操作過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組織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不能僅限于基地的設備等硬件建設,與之相應的要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上下大功夫。
(三)合理進行實訓基地的硬件和軟件建設
實訓設備的數量和質量是實訓基地建設的關鍵,選購設備,首先要考慮與現場的逼真性或近似性,使學生就業后能立即上手,實現與職業崗位的對接。一般情況下,校內的實訓設備要和現場的真實設備一模一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和現場設備的逼真性或近似性就意味著做到了適度的超前性或前瞻性。再者,技術指標是要有一定的精度要求的,但不必要求其絕對的精度,除非用于生產性技術服務。大批量的設備可以在性能指標上有所區別,分類購置、分檔使用,以節省資金。購置設備時不能特意追求最低價購進,還要考慮其有一定的使用壽命,提高其“壽價比”。實訓基地在硬件方面一旦建成,對實訓基地的管理和使用等軟環境則必須跟上,師資隊伍、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等必須與之配套,形成硬件和軟件匹配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黃榮春.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姚麗梅,王玉生.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7).
作者簡介:
張宇,男,1985.12,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山西人。研究方向:高速鐵道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