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和比例也成為評價中職學校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如何培養"雙師型"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是中職學校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在闡述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內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就培養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途徑與辦法指出了建議。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雙師型"教師 ;培養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是實現“雙證”融通的人力資源保障。提高職業教育的關鍵在于切實加強技能性和實踐性環節。中職學校必須建設一支適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型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既有實踐技能又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實用型人才。我國職業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辦學質量上都顯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師資隊伍建設的不足已制約了職業教育的更快發展,能夠勝任高技能人才培訓任務的“雙師型”教師的需求量隨之增長,所以職業學校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
一、“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一)“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1、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強調“雙師型”教師,認為中職教師應該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
2、從教學和生產兩種不同的崗位來強調“雙師型”教師,認為中職教師應既能當教師也能當專業技術人員。
因此,“雙師型”教師應該既有較高的理論教學水平,又有規范的專業技術技能,精通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聯系和規律,而且同時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和相應的技術等級證書。
(二)“雙師型”教師的特征
“雙師型”教師的特征是明確的,教師應具有兩種素質,指既具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理論水平和能力、又具有從事行業工作的實踐技能。像傳統的“教師”那樣向學生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像企業中的“師傅”那樣示范并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并且能將行業職業知識、能力和態度融合于教育教學過程。
二、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必要性
2004年 6月 l7日至 19日教育部等七部委在江蘇南京召開 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周濟指出“提高職業教育的關 鍵在于切實加強技 能性和實踐性環節。”中職學校必須建設一支適 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型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 隊伍,才能培養出既有實踐技能又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實用型人才。
(一)現狀及趨勢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辦學條件較差,“雙師型”專業老師數量不足,質量保障體系不夠完善,辦學機制改革有待突破等,嚴重制約了中職教育的健康發展。
市場需求逐漸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隨著人們對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我國中職教育的規模也得到了空前擴大,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必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充分滿足企業的需要。
(二)“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特點、教育改革和科技發展,決定了職業學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徑和措施,加強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訓,實施終身教育制度,讓專業教師不斷充實知識,才能適應新時期職業教育形勢發展的需求。
三、“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
(一)采取引進來
引進來有三種辦法。第一種是引進對口升學以后大學本科畢業的學生,作為“雙師型”教師的后備培養人才。首先要求這部分人若沒有教師職業資格證書要限年限考取教師資格證書。這部分人學歷達標,但一般只有職業技能鑒定高級工證書,因而職業資格不達標。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的要求,取得職業技能鑒定高級工資格五年后可以申報職業技能鑒定技師資格,所以要求這部分人在進校五年以后必須申報參加技師資格的評審,并規定通過年限。這部分人在1—2年內可以作為輔班教師進行輔助教學,由有經驗的老師帶領他們熟悉教學過程,作為培養鍛煉的一個過程。
第二種是從企業引進所需專業且具備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技能型人才。從合作企業一線職工中選拔聘請能工巧匠、技術骨干為兼職教師并加以培養,幫助其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使其成為學校穩定的兼職教師。
第三種面向社會選聘學歷較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教學第一線,增強教師隊伍的活力,加快專業知識的更新。
(二)開展校企合作式培訓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為企業服務,這就要求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這就要增加教師去企業實習的機會。教師通過到企業實習,把企業最新科技、最新設備、最新工藝及現代管理理念,及時地到了學校,帶到教學中去,并通過企業實習,給學校的發展及決策提供參考。因此職業學校的教師就成為企業先進理念、管理方式的引進者。
在奧地利,職業學校的專業理論和實習指導教師都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大部分人雖走上教學崗位,但仍與企業保持良好的聯系,而且還獲得為企業承擔課題開發的任務。
(三)加強對教師的資格培養,加強學校內外培訓工作
鼓勵專業教師取得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和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合格證等;加強國家中職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由國家統籌與規劃,教育部在全國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中職培訓基地,對現有中職教師進行一系列的、集中的培養。基地院校要重視培訓內容和方式,及時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訓項目,開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聯系機制,促使基地院校教師到學校去,主動了解學校要求,找準師資培訓的突破口,將教師培養和學校要求結合起來,避免基地院校提供的培訓與學校教學實際相脫離的現象。
(四)學校要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技能比賽活動,推動“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省級、國家級組織的技能竟賽活動。教師通過參加技能竟賽,可以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教師的操作技能水平,尤其可以提高教師的實戰經驗,從而推動“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五)專業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實行輪崗教學,使“雙師型”教師培養活動落到實處
學校教學安排時要注意理論教師崗位與實訓教師崗位定期進行輪崗,專業理論課與技能訓練課雙肩挑,這樣有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鍛煉,也有利于“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的推動,也能有效地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六)重視學科帶頭人培養
學科帶頭人是 “雙師型”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和核心。學校要在注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同時,采取有力措施,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大學科帶頭人和“雙師型”名師的培養力度。對培養目標和對象,要委以重任,提供各種機會,安排他們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及科技開發研究,特別是要結合學校的重點專業與特色專業建設,讓他們承擔學校的教學研究和改革、專業改造、科技創新和課題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本地區、本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使其成為“雙師型”名師,以此帶動學科學術梯隊的形成和學校整體師資水平的提高。
總之,提高中職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關鍵在教師,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校辦學的特色,只有具備了一支“高學歷、業務精、技能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6
[2] 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
作者簡介:
楊月琴(1969-),女,漢族,甘肅皋蘭人,大學本科,高級講師,工作方向:擔任機電專業的機械專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