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延津 宋云霄
摘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求學生涯中對語文學習的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在如今,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教學的方式比較傳統單一,出現了“高耗能,低效率”的局面。在這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里,缺乏創新,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教學質量也不盡人意。這樣的教學十分不利于初中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所以,本文針對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討,針對問題研究相應的解決措施,目的就是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和他們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閱讀能力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學校教育都采取了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特別是課改的施行,更是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模式等提出了指導性的規定,但是在不同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約束下,仍然存在著些許的問題。就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每位初中語文老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活動理解不一,因此,在閱讀教學上,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如今大部分的學校的語文教學模式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填鴨式”教學,顧名思義,這種方法就是老師在單方面給學生傳播知識,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就是老師按照讓學生課前預習、背景介紹、學生閱讀、課文講解、課后練習這樣的思路來進行的,因此在教學上老師缺乏和學生的溝通,學生的文學思維沒有被很好的開發出來。而在如今信息化的新時代,學生們對文學的需求也在不斷進步,他們對知識的需求逐漸的不能滿足于老師在課上所傳授的知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們在課下閱讀書籍的渠道不斷的增多,例如微信、微博、電子書等等。但是,作為一名初中生,他們的知識程度還只是停留在學習的階段,因此,在課下閱讀時往往不能分辨出其閱讀書籍內容的好壞,而一味的汲取。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們在課堂的閱讀教學上,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引導學生閱讀有益于他們成長的文章和書籍。
(2)缺乏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在初中這個階段,教師們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因此,在語文的教學閱讀過程中,教師往往是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講解文章中的生字詞語,而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去閱讀文章,從而學生很少能夠體會到文章的精髓,往往在閱讀文章的時候,缺乏感情。久而久之,學生們習慣了這樣的閱讀方式,就會對書上的文章失去感情共鳴,從而失去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冰心的《荷葉母親》這篇文章中,教師往往會注重講解其文章的結構、思想或者是某一句話好在什么地方,讓學生整體齊聲閱讀。但是,我們知道,這篇文章是通過借景抒情的方式,把荷葉比作母親,把荷花比作孩子,荷葉會為荷花擋住風吹和雨打,作者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贊揚了母愛的偉大。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時候,容易忽略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感情,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不愿意去思考,另一方面不能提高學生對語文文章的閱讀能力。
(3)沒有發揮好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更加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然而,在大部分中學中,老師認為學生年紀尚小,往往還是老師占據著主體地位,學生們也是盲目的聽從老師的講解,沒有質疑能力。例如老師在講解《老王》這篇文章時,往往是按照標準的教科書來講解,機械的講述老王窮苦的一生,而沒有將學生帶入情景去引導學生的感情。就比如說,老王雖然窮苦,但是在臨死前,還不忘為作者送去香油和雞蛋,因此,作者通過寫這篇文章來表達對老王的感謝以及對他這種善良淳樸的精神的贊揚。文章的感情是需要學生自己通過深入的閱讀和在教師從旁的引導下去體會的,而教師按照教科書機械的講解就會使學生很難對文章產生情感的共鳴,阻斷了學生開拓知識的視野,遏制了他們的創新思路,使學生對閱讀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去閱讀。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1)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不能僅靠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定要豐富閱讀的形式和方法。我們知道,初中的語文課本比較單一枯燥,全本書都沒有彩色圖片,這樣難免不會吸引學生的眼球,于是,課堂的創新改革就變得非常重要了。例如,可以制定不同的課型,使之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而不是單一的課堂講解模式。就比如說教師在讓學生閱讀冰心的《荷葉母親》和朱自清的《背影》這兩篇文章時,可以把這兩篇結合起來閱讀,即對比性閱讀。這兩篇文章同為抒情的散文,一篇是借景抒情,寫母愛的偉大,對母親的贊揚;另一篇是通過敘事的手法,講述作者的父親送作者去讀書時為作者買橘子的背影,通過一個小細節的描寫,以小見大,描寫父愛的偉大,表達了父愛如山的情感。用這樣兩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上進行互動閱讀,感受到兩篇文章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對文章情感的分析把握。
(2)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我們知道,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初中這個重要的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時期。因此,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多鼓勵學生去閱讀,同時,要培養學生在閱讀時體會作者感情的能力,只有學生們帶著感情去閱讀文章,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精髓所在,例如,在閱讀《老王》這篇文章時,在感嘆老王悲苦命運的同時還要深入分析文章,為什么老王會有這樣的結局,從老王窮苦的命運中,反思社會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謳歌及時老王窮苦,被生活所迫,但是他依然保持著善良淳樸的美好品質。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植入感情去閱讀,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以及文章要反映出來的現實意義。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要形成良好的互動學習,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在閱讀《孤獨之旅》時,上課之前,老師可以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閱讀,然后再讓學生自己上臺來講解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及對人物的理解。學生在自我閱讀后去理解為什么旅途是孤獨的,體會主人公在經歷了生死磨難后,身心都得到錘煉的感想。最后,老師再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講解。這樣不僅讓學生對課本文章的理解深刻,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閱讀,自己講解,符合初中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思維拓展的滿足,使語文閱讀變成一個快樂的學習過程。
三、總結
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每一位老師的教學風格、知識程度,還有學生的閱讀能力都不一樣,在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來制定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但是,總歸來說,還是要符合當前社會教育的發展,與時俱進,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樂于接受。同時,老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不僅在課堂上要進行閱讀,課下也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在課上推薦積極健康的書籍給學生們閱讀,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讓他們的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性的提高。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兵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