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雅
摘要:高等教育發展觀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決定著高等教育建設規劃以及具體實施措施的制定。高等教育發展觀主要是指針對高等教育問題的主導思想和基本觀點。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發展觀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的基礎上,論述明確高等教育發展觀的重要意義,并對如何有效落實發展觀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等教育;發展現;問題
一、關于高等教育發展觀的基本概念
發展觀是指從發展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問題,是以發展的思路討論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解決事物發展和如何發展的問題。高等教育的發展觀是指關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情況、如何改進并有效發展系統性、全面性的觀點。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觀在不同時期、以及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本文重點討論的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處于主導地位的、普遍接受的發展觀。
高等教育發展觀并不是抽象的、純理論的概念和想法,而是與具體的工作任務、具體實踐相關聯的,一方面會影響到大學建校目標、辦學理念,另一方面學校辦學過程中,在對理念和目標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影響和改變高等教育發展觀。這說明,發展觀一方面影響著具體事物的發展,同時也受到事物發展的反作用,從實踐中獲取如何更好發展的知識,即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發展模式。
二、影響高等教育發展觀的主要因素
(一)社會政治經濟情況
高等教育是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提供有用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發展觀必須與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相符合,要緊跟社會發展潮流,抓住機遇,不斷轉變辦學理念,一方面與高等教育的現狀和要求相符合,另一方面,也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與世界的接軌與同步。
(二)教育的基本理論
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具體類型其發展觀也必須滿足教育的基本理念,其一是在社會大環境的制約下,為促進社會的發展提供力量,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其二是不斷培育有用人才,促進人才的自身發展,并推動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
(三)實踐和理論的協調
高等教育發展觀必須滿足理論和實踐的協調,絕不是孤立的、抽象的、純理論的概念,而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形成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等。實踐和理論之間的協調關系表現為,一方面實踐必須以理論為指導,另一方面實踐可以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并不斷提出改進的建議。
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觀的演化過程
(一)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
這個階段在國內大環境的影響下,主要是以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總量為主要目的的,將經濟指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指標,弱化人的地位和作用,強調經濟的主體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觀也是以數量的增長作為主要目標,包括提高入學率、增加招生數和高校數量,不斷擴張高校規模等。這種發展觀并沒有實現高等教育的顯著改進,相反由于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等不到位,造成了學生質量不過關、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等問題,出現了大量降級使用、大學生失業等問題。
(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這個階段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高等教育逐漸變更為以質量的提升為主要目的,包括了辦學結構的調整、教學水平的提高、效益的增強等。強調高等教育質量和數量并重,不斷調整辦學結構,對辦學質量的衡量從單一的學術角度評估逐漸轉變為全面、整體的發展和評估重視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個人生存能力的培養。在強調整體性、全面性的基礎上,強調人才的個性化培養。
(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
這個階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以及國家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高等教育提倡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整體素質的提升,即高等教育必須在強調知識教育的同時,強調對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等的教育,在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同時,加強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在可持續發展觀的理念下,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強調人才對不同工作內容和環境的適應性。因此高等教育逐漸擺脫傳統的學歷教育、專業教育的模式,逐漸改變為培養具有良好適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四)二十一世紀
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觀的最基本觀點是科學發展觀,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觀點是堅持以人為本,即在滿足人的基本要求和發展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實現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經濟社會的發展反過來能夠推動和促進個人的更好發展,更好地滿足人的各方面需要。科學發展觀基礎上的高等教育發展觀是指在不斷提升辦學結構、教育模式、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大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實現教育發展的可持續性。
四、落實高等教育科學發展觀的途徑
(一)摒棄高等教育的“工具”意識
落實高等教育科學發展觀需要首先協調以人為本和以社會為本辦學理念之間的矛盾和)中突。教育并不是單純的社會工具,并不是完全以社會經濟目標的實現和經濟總量的提升為目的的,而要強調高等教育的以人為本的育人模式。前者培養的是教育期望的人才,而后者培養的是具有獨立世界觀的、全面發展的個性化人才。我國不同時期的高等教育都容易被貼上“物化”的標簽,淪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工具。新時期落實高等教育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改變對教育理念的物化,明確和強化教育的育人理念。
(二)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高等教育除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外,要重視對個人需要的滿足,即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對人性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對人類不斷追求進步的基本欲望的滿足。因此,高等學校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投入、資源整合和加強學生服務能力等具體措施和手段,關心學生、幫助學生進步,以促進和滿足學生發展作為辦學的宗旨和理念。以國際化的眼光教育和培養學生,建立滿足未來發展要求的現代化人才,著力打造自己的辦學特色,提高整體實力,滿足高校內部發展和對外聯絡的需求。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建筑工程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