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霞
計算能力是指學生在數學基本計算中的計算速度、方法和計算的正確率。《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七年級數學教學計算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具有進行有理數混合運算的能力,對去括號法則、合并同類項法則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逐步做到正確、熟練并靈活的計算。” “正確”是計算的基本要求,沒有“正確”就喪失計算的意義。“熟練”是計算能力的標志,“靈活”是計算正確熟練的重要保證。但在農村中學,七年級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扎實,小學數學的運算技能差,乘法口決記不住,對有理數的概念、法則、混合運算順序理解不清楚,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導致農村七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差,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成績。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
一、講清算理、算法,靈活運用算法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
算理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依據和合理性,算法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規則和邏輯順序。明確算理和算法就便于靈活簡便地進行計算,計算的多樣性才有基礎和可能。
1、講清算理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計算教學時,應該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因此,計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通過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法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有理數乘方》時,如計算43,34,(-4)3,-42
講解時,要使學生理解乘方的意義,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 43表示3個4相乘,結果是64。
(2) 34表示4個3相乘,結果是81。
(3) (-4)3表示3個—4相乘。結果是—64。
(4) -42 表示4的平方的相反數,結果是—16
讓學生比較這幾道題的區別,通過類似題進行反復訓練,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乘方運算。
2、掌握法則
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則化。在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對時,要特別注意講清算理及法則的導出,力求做到直觀、具體、透徹,以達到使學生充分理解的目的。大綱強調, “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為什么要這樣算。
在計算:10+(-3)×(-2)2時,我在教學中設計如下:
(1)想一想:算式10+(-3)×(-2)2中,有幾種運算?
(2)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3)結合小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法則,讓學生歸納說出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法則嗎?
3、重視算法的多樣化,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倡和鼓勵算法多樣化可以克服過去那種“過于注重計算技能,計算方法單一呆板”的弊端。通過提倡和鼓勵算法多樣化,使不同的人在解決計算過程中學到了不同的數學。算法多樣化激起了學生對算法的思考、歸類,找到了計算的簡便方法。計算:-3.4+(-2.7)+(-6.6)+6.7,可以采用湊整法,計算比較簡便,提高正確率。
二、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和練習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一)培養學生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口算是不借助于任何計算工具,依靠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并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它具有方便、快速、靈活的優點。它是一種在學習和實際中用處很大的計算方法,口算是筆算、估算和其他計算方法的基礎。在教學中,要重視口算的培養,加強口算的訓練。
(1)掌握方法。如: 有理數的計算中:遇減化加.遇除變乘,乘方化乘,根據乘法分配律進行口算;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
(2)有些知識,要通過課堂教學的訓練,使學生能脫口而出,并做到準確無誤,只有這樣,計算起來才能正確迅速。如,100以內的加減法,乘法口訣,假分數、帶分數的互化, 1到20的平方數,1到10的立方數等等。
(二)加強估算教學
加強估算,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估算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應逐步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指導學生養成“估算——計算——審查”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例如,在計算(-5)3時,可以讓學生說說結果是正數還是負數。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
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學生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在計算訓練時,要求學生一定做到:
1、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我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計算時要認真而仔細,同時還要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計算的檢驗方法做到“四對”:一對抄題,二對數字,三對計算,四對得數。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思”: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個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的法則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學生按照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計算有了初步的保證。如計算四則運算,要先看看有沒有簡便運算,能簡算的盡可能簡算,沒有簡算的再按運算順序計算。
2、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做到能口算的盡量口算和估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覺地用練習本進行豎式計算,并要養成檢驗的好習慣。同時要注意檢驗計算過程中有沒有抄錯題、寫錯數和運算符號。要讓學生掌握檢驗的方法,一般可以運用四則混合運算的關系來檢驗,還可以靈活地運用一些特殊的檢驗方法,如方程的檢驗則可用代入法。
總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應該貫徹在整個初中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只要認真鉆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