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祥
摘 要 近年來,高校體育教學越來越被忽視,很多院校縮短了體育教學課程,造成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不便設計,逐漸走向邊緣化教學的狀態,本文主要研究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影響因素研究。
關鍵詞 高校體育 課程教學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1 我國普通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的現狀
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高校課程改革的穩定前進,以健康為方向的普通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是因為體育的長期性及效果的緩慢性,導致了大學時期的體育課程改革實踐中遇到了諸多困難。大學時期的體育課程怎樣設置,才為大學生的自身健康長期服務?怎樣體現自身健康的長期性目標?怎樣解決大學生目前短期體育教育與終身健康的長遠目標對大學生長期體育能力鍛煉之間的聯系?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的難點與重點。總體說來,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主要面對以下三個問題。第一,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系統應該將教學目標從“理論型”或“技能型”轉變為以健康為主導的多樣化教學目標體系,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傳統與新的課程理念的爭斗必然存在,主要的體現在“如何教學”的問題上。在推動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克服傳統的教學思想的影響是改革首要面對的問題。第二,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大部分高等院校雖然在體育課程資源的擴展上陸續引進并應用了多元化的體育項目,可是在課程結構調整及教學效果的拓展方面,并沒有關注到體育理論課與體育實踐課、課內與課外等協調發展的問題。最后,大學體育課程質量監督管理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這并沒有得到有關領導的關注。
2 影響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要素
2.1 教學內容設置問題
目前來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體系尚不健全,一些高校依舊使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其教學內容比較空洞,缺乏一定的實用性。受到我國傳統教育環境的影響,有些教師過于重視學生體育運動技巧及能力的培養,不利于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方案的開展,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及創新思維素質的增強,其教學內容設計不科學,不能遵循教學整體性的原則,其教學目標缺乏創新性、人性化,其教學內容的設置側重于體育運動技能培養,過于忽視學生體育運動思想素質的培養。
2.2 教學方法問題
隨著我國體育教學體系的不斷健全,各個高校體育教學方法不斷得到創新,在這個環節中有的高校并不能進行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其具體教學方針、策略依舊處于探索時期,有的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并不科學,有的教師的教學方案按照體育教學模塊進行設計,這種設計模式難以突出體育課程教學的重難點,也難以進行學生體育活動興趣的激發,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或者過于復雜性,都不利于體育教學效果的增強。
2.3 教與學的關系不清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我們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共同參與者,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都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這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視角要以學生為基準,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向學生看齊,讓學生在活動中愉快地學習、快樂地活動,就像其自發的活動一樣,我們教師不要干預過多,只是在學生活動不合理時,給予指導幫助,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學生的學習是自主建構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搭建學習的平臺,平臺的高度要有差異,教師要掌握不同學段的學生的學習特點,使學生相信自己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水平,探究學習的潛能,進而養成良好學習的習慣。
在新課程里教與學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教法與學法是兩個主體關系的問題,教師與學生同樣重要,但是,學生的主體要優先考慮。學法決定教法,教法服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學得好,才能說教師教得好。教與學關系,是教學中客觀存在的問題,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的教學才能順利的開展。
2.4 教師引用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欠妥
生活與體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新的課程將生活至于課程之中賦予生活課程的含義。生活即課程,體育回歸生活將帶給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新的課改教材在這方面已經與有了新的探索,教師與學生都有受益,但是我們不能只是教教材,要用教材來教。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考慮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學習興趣。二要使教材鮮活有感染力。三要靈活地選擇教法。四要用心選擇設計器材、場地、組織形式。
生活中有許多有趣體育活動,他們就在我們身邊,今天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一切能夠帶給學生學習興趣,能夠促使學生發展的均是課程。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發現與大膽選擇來自于生活中的體育學習內容,把他們合理的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中。
2.5 教學中“收與放”把握的不夠好
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學是開放的,開放的教學要求教師具有靈活駕馭課堂教學能力。究竟是在課堂教學中是越活越好嗎?教師講的越少越好嗎?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是表面上的熱熱鬧鬧沒有深層的思維參與這樣的活就應收、應該進行引導、在新課程里我們強調學生主體,不是不要教師的主體,教師的主體作用在學生學習有困惑的時候、需要點撥的時候、需要引領的時候、師生需要情感交流的時候、學習需要激勵的時候,應該發揮主體作用。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不敢講話了,總是擔心教師講多了影響學生的主體發揮,因此造成教師該講的時候不講,缺少了師生必要的語言交流,久之,既影響了師生關系,又影響學生對新教材的學習,所以,從新的課程要求來看,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與交往,是建立在師、生的教與學需要的基礎之上,是一種互動的多信息的交流活動。
參考文獻
[1] 陳進波.淺析影響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若干因素[J].當代體育科技.2016(5).
[2] 成爽.影響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體育時空2015(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