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代維
摘要:在現代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教學占據著核心地位,都可以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提升語言文字的實踐應用能力。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由于缺乏正確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還存在著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基于此,研究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對于提升小學語文總體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健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普遍在這教學效果和質量不高的問題,探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是提升小學語文總體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語文教師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創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重視,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該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積極接受和學習全新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把素質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成長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過程中,老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也應該有所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堂主導者地位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形式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對策,逐漸弱化自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向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轉變,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強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重點關注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育和提升計劃,使每個小學生都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提升。
二.轉變傳統課堂教育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單一陳舊,課堂氛圍十分枯燥乏味,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要想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老師應該在更新教學觀念的基礎上,敢于打破傳統教學形式的約束,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逐漸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適合小學學生學習和成長特點的全新教學路徑。這就需要老師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學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開展教師的培訓工作,從而提升教師的創新意識,從而使教學素質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并且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化差異,摒棄傳統的一刀切式教學形式,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教育,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密切結合文本內容,合理分布學生情緒
在學習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要考慮文本內容,結合文本內容合理分布情緒,注意尾聲出現在什么時候?高潮推出在什么時候?什么時候應該淡?什么時候應該濃?什么時候應該弱?什么時候應該強?只有精心安排,反復推敲才能打造一堂高效的語文教學,如果任其自生自滅,那必定會成為一堂失敗的課。記得于永正老師有一堂公開課,講的是《圓明園的毀滅》這節課,在這堂公開課中,于永正老師沒有按照常規教學,而是將第五自然段作為開端,將第一自然段作為結尾,于永正老師的這種做法就是根據情緒的需要進行設計布局的。在《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中作者的情緒變化是從愛到恨,最后到感憤,所以,閱讀第五自然段從英法聯軍破壞圓明園、掠奪圓明園的行為中感受英法聯軍所犯下的罪行,從而引發學生的痛恨,并且將這種痛恨的情緒表現在臉上,然后再閱讀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感受圓明園豐富的收藏、精美的建筑,引起學生的珍愛之感、贊美之情,這樣一來,達到了從恨到愛的情緒變化,對英法聯軍的痛恨和對圓明園的喜愛。接著再將注意力轉移到第一自然段,通過了解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而引發憤慨,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懷,實現思想的升華和德育教育的目標。在這節課中,通過合理的情緒布局讓學生從歷史的回憶中面向當下,這樣在愛和恨之間相互轉換,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
四、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課堂注入新活力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生動、具體等特點,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口頭講述和板書為主,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調,而且呈現的知識都是靜態的,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力。而多媒體技術集聲音、畫面和文字于一體,能夠將靜態的文字知識以動態的畫面形式呈現出來,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提高學生的理解感悟。
五、貼近生活布置作業,讓作業融入生活中
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加強語文知識和實際生活的有機聯系,貼近生活布置作業,讓學生作業融入生活。在寫作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作業:回家之后幫助爸爸媽媽燒一道和“魚”有關的菜,并仔細觀察爸爸媽媽買魚、捉魚、殺魚、做魚的整個過程,每一個過程都要留意觀察,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記錄下來,在整個過程中父母對自己說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等等。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在學生的筆下,做出了一道道和魚有關的美味佳肴:糖醋魚、紅燒魚、清蒸魚、油炸魚、火鍋魚等等,當學生在課堂上講述自己做魚的過程時,一樁樁有趣的事情從學生的筆下自然流出,每一位學生的作文都有血有肉、精彩有趣,甚至有的學生口水都流出來了。這樣的作業,不但結合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而且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寫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讓學生不再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總之,在新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語文老師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必須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同時為學生們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合理地布置作業,最終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與學生一同成長、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何麗芳.關于構建小學低年級語文快樂游戲課堂的探究分析[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7(3):42
[2]劉素霞.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效果的幾點策略[J].科教導刊,2016(3):107-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