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旦卓瑪
當前素質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西藏部分偏遠落后地區,舊的應試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仍然存在。部分語文教師只是將“讀寫”作為精講多練提高升學率的硬任務,而“聽說”則常常被列為第二課堂可有可無的軟任務。如此一來,造成許多藏族學生缺乏漢語口頭表達能力,語言水平不高,特別是一些牧區學生,學了多年漢語文卻不肯輕易開口說漢語,即使開了口,也是含糊不清、缺乏條理、不流暢。如何針對藏族學生進行漢語口語訓練,提高其口頭表達交際能力,以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與嘗試:
一、確立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
在課堂上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把學生的主體學習方式和主體地位突顯出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要認為藏族學生的基礎薄弱就采用全程灌輸式教學方法,也不要一味地擔心學生結結巴巴的發言會拖長時間影響教學進度,要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和回答問題,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結構,創造讓學生說話的機會,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其學習的欲望。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體驗等學習活動,最終能用語言表達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對于單個人無法解決的共同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開展合作探究,讓學生充分地去理解教學內容,在學習的合作與競爭、思維的沖突與共鳴、言語的激辯與默契的情境中,鍛煉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激發學生說的愿望
教育學指出,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作為漢語教師,應主動親近學生,樂于與學生交往交流,把學生當成朋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確保漢語教學的有利開展。藏族學生由于缺少鍛煉的機會、膽識不夠,不善于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害怕說錯了會被教師取笑或者責罵,所以不敢說,面對教師甚至面紅耳赤的不知說什么好。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基礎,學生才能在口語教學活動中敢于說、主動說。學生說錯了沒關系,教師應耐心加以糾正,以消除學生的害羞或害怕的心理。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里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與交際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只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他們才愿意說,有內容說,并主動去說,進而把內容說好。所以,教師應選擇貼近藏族學生生活的話題,適時的開展活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各種語文課程資源。因此,在選擇話題時,教師應具有努力開發西藏資源的強烈意識,選擇藏族學生熟悉的、喜歡的、接觸過的內容作為話題開展教學活動,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介紹西藏各地民風民俗、建筑風貌,宗教文化,自然風光,特色資源等等。這些西藏資源,通過不拘一格的活動方式加以利用,從而提高口語教學的有效性。通過交流,集體討論,也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的素材,豐富寫作內容。
三、豐富學生口語訓練內容
多媒體教學,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教學形式。直觀性教學是學生產生形象思維的源泉,運用多媒體教學,無疑可以產生直觀效果,促進教學效率提高。藏族學生學習漢語有較大難度,因此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制作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引導與鼓勵學生口語訓練。
首先,多媒體正音,提供學習典范。示范性是口語交際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藏族學生而言,示范性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漢語教學中,可以利用錄音進行示范,學生跟讀模仿,比照糾錯,同時,也可以利用錄音機、錄像機的記錄功能,將學生的朗讀或回答記錄回放,通過與其他同學的相互分析評價,找出自己的不足。
第二,多媒體可以加深學生理解。多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它可以把抽象、虛擬的事物化為具體、實在的事物,將靜態的內容化為動態的、生動形象的影音畫面。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形象的特點,可使教學中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清晰的圖像一目了然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一些難以掌握的技能,可以通過對比、區分正誤、反復練習得到強化。在這種直觀教學的條件下,學生的思維有了落腳點,同時又接受了視覺、聽覺的直觀刺激,自然有話可說,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說話欲望,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運用圖象,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擴充或創造故事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圖片發揮想象,設置情節,串講故事,進而引發對故事內涵的探討。也可以根據圖片配音表演,為每一幅圖片設置對話與旁白,了解同一情境下不同語言表達所產生的效果。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興趣和表達靈感,啟迪了語言思維,提高漢語的表達與交際能力。
漢語口語教學是漢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符合學生終身發展和時代社會的需要。漢語教師應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積極探索,著力找到合適藏族學生特點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