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征宇
摘要: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作為與生物措施等并重的水土保持方法,有著其所特有的重要地位。本文即針對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作出簡要探討及分析。
關鍵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態環境
一、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指的是當區域由于受自然或人為活動的因素導致了水土流失時,人們所采取的對水土流失起到治理以及進一步預防效果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十分注重蓄水保土的耕種措施。其中,工程措施主要是指為治理水土流失而修筑的一系列工程設施,以此來確保水土利用過程中的科學、合理性,并對當地水土起到保護作用。常見的工程措施分為治坡工程、治溝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具體設施有各類梯田、攔砂壩、水池、排水系統等等。
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意義
水土流失不但會導致大量優良土壤流失,良田遭受破壞,同時還會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升高,河泛現象多發。對于高原及山區而言,只有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方能保證土地質量,進而保障當地農業發展,促進經濟進步。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對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有著顯著的成效,通過一系列諸如梯田、臺地、水池、水窖等設施的建設,可以起到很好的涵養水源,調節當地氣候的作用,使得當地生態環境以及農業生產條件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大大降低了水災、旱災、沙塵暴的發生率,進而實現農業增產,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更加重視全國各地,特別是山區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設,不同規模的工程設施不斷建設起來,但就修筑梯田而言,近10年內我國已有約500萬畝田地完成了梯田改造,逾1.5億群眾直接受益。水土保持,涵養水源等一系列措施幫助超2000萬山區人民得到了更好的農業種植條件,生活水平不同程度提高。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內容
前文已述,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治坡工程、治溝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其主要的治理對象為在斜坡以及溝道處,由于受水力、風力及重力作用所導致的水土流失,同時,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還包括了水土流失的預防措施。
(一)山坡治理工程
山坡治理工程,即治坡工程,指的是通過改變局部地形而實現含蓄水土的治理措施。在進行山坡治理的過程中,首先應通過對當地地質狀況的實地踏勘,確定雨水的常見流徑,并對這些區域實施地形的局部改造,對水流實施攔截,從而防止坡地處水流過量、過速而引發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災害等,同時,還可促進經過截流的水流下滲,從而增加土壤濕度,提高農作物、牧草等的可利用土壤水分。除部分可攔截的水流外,尚有部分水流無法得到充分攔截,針對這一狀況,山坡治理措施將修筑相應的排水設施以及支撐性建筑,如水平階梯、魚鱗坑、擋土墻等等,依次實現水源涵養并充分防控泥石流的發生。
山坡坡面治理是水土保持山坡治理中十分重要的治理措施,尤其對于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治理意義,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基礎措施之一,包括斜坡的固定工程類型以及山坡截流溝量項主要內容。
在山區,由于雨水沖刷,多導致斜坡處巖石風化,隨土壤滑動,斜坡處往往穩定性差,泥石流多發,故需采取必要的斜坡固定工程,如削坡、排水工程、護坡工程等等,通過這些設施的修筑,可以降低斜坡處流水流量、流速,加強斜坡的穩固性。
山坡截流溝修筑在山坡之上,且每隔一定距離便有修筑,截流溝依據當地的具體地形而具有一定的坡度,將延伸較長的山坡分截為數個部分。通過山坡截流溝的修建,大大降低了區域徑流的流速,從而緩和了水流對地表的沖刷作用,同時,其對分散多處的水流匯聚起來,集中輸送至蓄水水庫或者需要的農田、草場、林地等處。山坡截流溝的修筑,可以很好的實現農田保護,預防泥石流發生,進而實現了對區域公路、村莊的保護并保障了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山溝治理工程
山溝治理工程,即治溝工程,指的是以加強溝床的穩定性,減少水體內泥沙含量,降低山洪、泥石流等山區自然災害發生率為目的而開展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治溝工程通常修筑于山區溝道之中。常見的山溝治理工程包括谷坊工程、溝頭防護工程,以及各類攔砂壩、淤地壩、溝道護岸工程等。通過這些工程的修筑,可以實現對徑流內泥沙含量的調節,且可建設部分基本農田。
其中,溝頭防護工程的修筑可以起到固定溝床,攔蓄泥沙的作用,并對泥石流的發生起著一定的防治作用。由于山區中多發育不同形式的溝坡,一旦坡床不穩定,則很容易出現洪范、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因此,必須將強溝床的穩定性,方能規避災害的發生。
淤地壩工程是山溝治理中又一十分重要的治理類型。淤地壩以攔截淤泥、淤積田地為目的,修筑于溝道之中。在淤地壩內部,通過長期攔泥淤積,可形成一定面積的淤地,稱為壩地。隨著淤積時間增長,壩地面積將不斷增加,最終將與壩體連接,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成為一個較大型的擋泥墻,即淤地壩。淤地壩通常由三部分構成,包括壩體、溢洪道以及放水建筑。洪水不斷蓄積,水位升高,高至一定程度時,水流將延溢洪道內排出,從而實現淤地壩壩體不至遭受洪水侵蝕而破壞,保障壩地區域的正常生產。
(三)小型水利工程
為保持水土而修筑的小型水利工程其類型多種多樣,常見有小型水庫,小型蓄水塘壩、引洪灌地、引水上山設施等。各種類型的小型水利工程其作用不同,但總體上通常會起到攔截坡地徑流以及地下流經的潛流,并可將水體含蓄起來,供附近農田、林地、草場灌溉所用,并最終起到促進農業增產的目的。
總之,加強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對于改善區域氣候環境,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保護山區公路、鐵路設施,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業增產,改善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等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國家大力倡導共同富裕、科學發展觀的今天,我們必須不斷加強對水土保持的重視程度,加強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實施力度,促進區域間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關靜. 現階段我國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的博弈[J]. 中國科技信息. 2007(24)
[2]李寶花. 加強水土保持 促進山西水利可持續發展[J]. 山西科技. 2008(01)
[3]任宇. 簡論水土保持與水利可持續發展[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