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龍, 張 祿
普通高校健身氣功開展現狀研究
石曉龍1, 張 祿2
隨著高校大學生對健康意識、健身養生觀念的提高,越來越多高校都設置《健身氣功》課程,為提高大學生養生鍛煉意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通過對其開展現狀調查、學生對教學滿意度以及鍛煉效果等多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結合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研究。結果得出:健身氣功課程在高校還是受到大多數大學生的喜愛,學習興趣濃厚。但其弊端是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組織形式比較單一等一系列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宣傳路徑的多種選擇等建議,為高校健身氣功的開展提供一定理論與實踐基礎。
健身氣功;現狀;調查
健身氣功運動作為一門體育選項課程在高校中開展是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也是對古老健身術的一種發揚。它以自身由內而外的健身效果稱著,即肢體運動、心肺鍛煉和心理調適作為其運動形式。現今,在高校推廣的是由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創編的四套健身氣功新功法,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1]。因其鍛煉效果和簡單易學等特點深受大眾的喜愛,在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普通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也是健身氣功推廣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在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開設健身氣功課程來推廣它,有利于大學生的體質提升與身心健康,更利于他們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其意義深遠。因此,如何將健身氣功納入到高校的體育課程中,更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今社會亟需研究的熱點問題。如何為健身氣功在高校教育體系中開辟一條具有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路徑等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文章以山西農業大學開展的養生功法(健身氣功)課程開展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文獻法、調查法和訪談法對現階段山西農業大學健身氣功的教學推廣的現狀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從中找出有利于健身氣功推廣的途徑,以促進健身氣功在高校能夠更好的普及與發展。
1.1 研究對象
在山西農業大學健身氣功選項課范圍內隨機抽取211 名在校大二、大三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健身氣功的選擇動機、學習了解途徑、鍛煉效果、課程教學的滿意度,對健身氣功課的要求與意見等。對該校兩名健身氣功教師進行訪談,主要針對健身氣功在高校存在的必要性、鍛煉效果、課時建議等方面進行探討與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詢相關文獻資料與我校健身氣功的開展狀況相結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
1.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我校在校學生的問卷調查(以網絡調查為主),分析我校健身氣功的開展狀況。問卷共發出與回收的數量均是211 份,回收率100%。其中問卷的有效率達到了100%。
1.2.3 專家訪談法。
以健身氣功教師與學習的學生為訪談對象,對我校健身氣功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1.2.4 數據統計法。
對調研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2.1 學生對健身氣功的了解情況
在被調查的211人中,對健身氣功有一定了解的僅占總人數的10.9%,而對健身氣功不了解的卻占到了30.81%,58.29%的同學對健身氣功的了解處在一般的認識狀態。以上得出,學生對健身氣功的認識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在兩位健身氣功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欠缺的原因是因該校的健身氣功是在2015年的春季才開始開設這門選項課,距今才剛兩年,之前又從未開設過。

表1 學生對健身氣功的熟知情況 (N=211)
2.2 學生了解健身氣功的途徑
由表2可以看出,學生了解健身氣功的途徑主要還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那么在沒有健身氣功相關教師的存在那么健身氣功就不可能在高校開展,36.02%的學生是通過網絡來了解,32.22%是通過電視來認識的,其他途徑的占10.43%,健身氣功的宣傳途徑需要進一步的拓寬,來增強學生對它的了解認識程度。

表2 學生了解健身氣功的途徑(N=211)
2.3 學生選健身氣功的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看出學生的一種學習態度,是處于被動,還是處于主動。由表3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動機主要是以健身養生為主,占到了總人數78.67%,有51.18%的學生是為了學習新知識,也可以看出為了修學分而選的也占相當一部分比重,占總人數的43.6%。其他動機的占總人數的10.43%。主動學習人數還是占大多數。

表3 學生學習健身氣功的動機(N=211)
2.4 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滿意度
由表4可見,學生對所學課程滿意程度基本還是非常滿意的,其中認為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的分別占總人數的36.02%、47.39%和13.27%,而認為教學一般的同學占總人數的3.32%,不滿意的為0,對于這樣的結果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學校開設健身氣功的選項課時間比較短,且受眾面比較少,從2015年開始的1名教師開設到現在的2名教師進行講授,且開設的時間段不是很多,教授教師都是本專業的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與學生年齡相差不是很大,溝通起來比較容易且對新選項目存有一定的新鮮感。

表4 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滿意度(N=211)
2.5 該校健身氣功主要開設的種類中學生更喜歡哪一種及學生學完以后是否還愿意繼續學習情況
經訪問調查,該校的健身氣功因處于剛開始階段,在內容的選擇與設置上采取了循序漸進的設計,因只有24學時,所以在第一學期選擇了比較簡單的八段錦,第二學期選擇了稍復雜些的五禽戲動作作為教學內容。在表5中也可以看到學生在學習內容上更傾向于稍復雜些的五禽戲動作。表6中在學完所選課程內容以后是否還愿意繼續學習的調查中,約占總人數的90.52%的同學表示愿意,僅有總人數的9.48%的同學表示不愿意,總體來說還是有絕大部分同學對健身氣功抱有繼續學習的態度。

表5 對所學健身氣功內容更喜歡的一項(N=211)

表6 對學生學完以后是否還愿意繼續學習(N=211)
2.6 學生參加健身氣功課外鍛煉、選擇其他體育項目鍛煉的情況
我校在對在校生的選項課方面,主要是針對大二年級的學生開設,且開設的時間比較短,僅有24個學時,每個學時僅有1.5個小時,而學生上課的次數,一般是每周只有一次的學習機會,由此可以看出課外健身氣功的鍛煉是多么重要,而從表7可以看出,課外練習健身氣功的人僅有12人,偶爾練習的有102人,很少練習的78人,不練習的有19人,根本達不到鍛煉的效果,也不利于該項目的推廣,尋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其二,學生缺乏自我“養護”意識,也沒有可引導的組織。其三,其他體育項目的選擇,占據了健身氣功的鍛煉時間,從表8中得知,除了健身氣功以外,學生課外選擇的體育項目:大球類、小球類、操類、舞蹈類項目分別占總人數的9.48%、57.82%、16.59%和16.11%。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先成立學校的健身氣功相關社團組織,增大相關領導部門的重視與支持,為健身氣功學習的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通過定期組織社團活動,來擴大宣傳力度,增強影響力。據調查,該校有的院部有出早訓的習慣,也可以利用早上的時間來習練健身氣功。從而來營造健身氣功的校園文化氛圍。

表7 學生健身氣功課外鍛煉情況(N=211)

表8 學生選擇其他體育項目情況(N=211)
2.7 習練健身氣功的益處并其練完后的健身效果情況
由表9可見,學生認為健身氣功能夠提高免疫力有107人次,占總人數的50.71%,愉悅身心與健身養心的分別有134和194人次,分別占總人數的63.51%和91.94%,改善呼吸系統的有99人次認為,占總人數的46.92%。而在表10練完健身氣功后學生對其效果評定認為,練完后感覺緩解了情緒、感覺陶冶情操的分別有150人次和123人次,分別占總人數的71.09%和58.29%,體質增強的有129人次,占總人數的61.14%,而認為沒有感覺的有16人次,占總人數的7.58%。在國家大力倡導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國的今天,健康已成為現今的熱點話題,通過以上兩個表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在認識并通過練習健身氣功能夠全面的提高個人的綜合身體素質,即不僅是從精神、心理等方面,更從身體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表9 習練健身氣功的益處

表10 練完健身氣功的健身效果
2.8 學生認為習練健身氣功的難易程度以及對已開設武術項目中最喜歡的項目選擇情況
從表11中可以看出,難易程度一般情況的占總人數42.65%,21.8%的學生認為容易習練,而習練較難的占到了總人數的29.38%,6.16%的學生認為是動作難學。從難易程度上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一個基本狀況,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從中也可改進或提高教師的教法,設計出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的一些教學方案。從另外一面來看,在表12中可以看出,該校開設的武術項目中,健身氣功占總人數的36.49%,太極拳、形意拳(武術)分別占13.74%和6.64%(20.38%),散打和跆拳道分別占總人數的25.59%和17.54%,由此可以了解到:即使是學生認為健身氣功比較難,但學生對健身氣功的喜愛程度絲毫未減。

表11 學生習練健身氣功的難易程度(N=211)
3.1 結論
健身氣功雖然在該校的開展正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但還是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愿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健身氣功的鍛煉效果給予肯定。由于有專業的武術教師的教授,所以在動作質量和演練水平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也絲毫影響不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雖然健身氣功在該校的推廣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參與學習學生人數不多,教學內容與組織形式比較單一,但其開展前景比較廣闊[2]。
3.2 建議
3.2.1 加大師資力量
學校應該給予該項目的師資支持,并增加其師資在健身氣功相關方面的培訓,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健身氣功在我校能夠得到更好發展,同時加強教師的科研水平,教與研齊頭并進。
3.2.2 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
學生除了在課堂內的學習外,還可以加強課外的練習,通過學生參與組織校內外的健身氣功相關協會的成立與培訓來實現[3]。其次通過每周的訓練次數和賽事交流活動來擴大健身氣功在校內外的宣傳力度和影響力。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上,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來具體安排。

表12 對已開設武術課項目中更喜歡的項目(N=211)
3.2.3 拓展宣傳途徑
除了訓練與賽事的交流,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途徑,如開發公眾平臺、設立宣傳專欄、校內廣播、定期觀看相關比賽視頻、定期舉辦健身氣功相關知識的講座,邀請知名人士進行學術交流等途徑,增強健身氣功在高校的宣傳效果,形成濃厚的校園民族傳統健身文化氣息。
[1] 邱丕相.主編.中國傳統體育養生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2009.6.重印):205-313.
[2] 朱磊.山西省本科院校健身氣功課程開展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探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4.
[3] 項漢平,丁麗玲,劉治國,項馨.健身氣功在普通高校的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05):63-67.
[4] 彭杰.論社會文化變遷與學校體育教育改革[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6):19-21.
[5] 虞定海.五禽戲新功法的編創及實驗效果[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53-58.
[6] 吳家舵.五禽戲新功法鍛煉者心理健康效應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57-63.
ResearchonthePresentSituationofFitnessQigo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Shi Xiaolong1,Zhang Lu2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awareness, fitness and health concept, more and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fitness Qigong" courses to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Through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eachers and the training effects, combin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This paper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tion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for Fitness Qigong is relatively high, while the drawback of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the organization form tec.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such as to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to create more propaganda paths.The aim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Qigong.
health Qigong;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2015年山西農業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zxsk1516)
石曉龍(1988-),男,山東高密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武術文化與哲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第二作者簡介:張祿(1986-),男,壯族,云南文山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態學、公共體育服務。
1.山西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山西 太谷 030801 PE Teaching Department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Shanxi, China. 2.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人類學研究中心,云南 麗江 674199
G807.4
:A
:1005-0256(2017)09-0070-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