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歷史是一門有趣且有用的學科。以史為鑒,使人聰明、睿智。歷史有趣,但其內容繁雜,千頭萬緒,要作為一門課程來學就不那么有趣了。這就可以理解很多學生喜歡歷史卻不喜歡歷史課了。歷史知識浩如煙海,如果能構建一幅“知識全景圖”,不僅能方便地整合一切可用的資源,而且還能形象地看出章節的層次結構和相互關系。在構建思維導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價值引領,進而培養學生歷史闡釋等學科核心素養,以適應當前課程發展理念對新時代學生能力發展的需求。本文根據自身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將思維導圖與中學歷史教學有效結合。
一、思維導圖淺析
1.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是世界記憶大師托尼·巴贊(Tony Buzan)開發的一種組織性思維工具。托尼·巴贊在研究大腦的能量和潛能的過程中,發現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中使用了許多圖畫代號和連線。他意識到,這正是達·芬奇擁有超級頭腦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礎上,托尼·巴贊發明了思維導圖這一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述發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2.運用思維導圖法的好處
思考最大的敵人是復雜,思考最大的障礙是混亂。如何能夠將復雜與零散的知識點竄起來,使其在學生的腦中整齊地存放呢?思維導圖借助可視化手段促進靈感的產生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它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法有效駕馭整個大腦皮層,運用彩色空間,讓人有直觀醒目的印象。
傳統歷史教學以教師為主導,注重歷史知識的灌輸,學生很難產生學習的主動性。一根教鞭、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抑制學生的個性,影響學生的思維,使對歷史抱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利歷史越來越遠。
3.運用思維導圖法遵循的原則
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并不復雜,可簡要概括為以下幾步:將中心主體放于中央位置,整個思維導圖將圍繞這個中心主題拓展;大腦不受任何約束,圍繞中心主題內容充分聯想,畫出各級分支,記錄下瞬間閃現的靈感;保留適當空白,以便隨時增加內容;整理各級分支內容。尋找它們之間的關聯,并且要善于用連線、顏色、圖形等表示;與同學所繪思維導圖進行交流、探索與完善。
二、思維導圖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五大方面: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闡釋和歷史價值觀。
在構建思維導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又該如何進行價值引領,以進一步培養學生歷史闡釋等科學核心素養呢?
首先,歷史知識是以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四個要素為基礎的,具有邏輯性和發散性;其次,歷史知識具有實踐的順序性和連貫性,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系統的歷史關聯體系很重要;再次,中學歷史教學又特別注重對歷史事件的總體把握與練習,知識具有綜合性。可見,思維導圖非常有利于建構優化學生的時空觀念和歷史理解等能力。
作為世界歷史的重要概念,如何整體把握工業革命呢?任何歷史概念的形成,都有三要素組成,即背景與條件、過程與內容、意義與影響。這三者是平行關系,且有著內部相關聯。即“背景與條件”推導出“過程與內容”,“過程與內容”推導出“意義與影響”。只有這兩組推導是成立的,歷史的學習過程才能成為思維發展的過程,才有可能在其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文藝復興開啟了歐洲從中世紀步入近代社會的大門,上接中世紀教會神權統治,下啟人類近代社會,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14世紀,隨著意大利城市商業興起,手工工場發展起來,資本主義萌芽產生,開始產生新興資產階級。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人存在的價值,追求人的個性,提倡科學與理性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價值訴求。從歷史的價值慣來說,可以從四個角度構建起價值體系。教師的意義在于充當好主導的角色,引領學生做好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的構建,天長日久,學生對于歷史的理解和解釋能力便會有一個巨大的進步,概括和綜合的能力也就悄然形成。
在文藝復興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給與材料,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探究性學習獲得了關于文藝復興思想地位的認識,甚至可以與明清之際中國的思想發展之比較,加深了對西方社會的認識。這個學習過程便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史料對話的過程;在學習新材料的過程中,商榷、討論乃至爭鳴,便是新的歷史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從而總體上實現了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升。
歷史的核心素養的形成沒有深度的思維發展是無法實現的。那接下來如何引導中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深度思維,實現核心素養的達成,這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文藝復興作為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不僅對當時產生了巨大的歷史意義,更對后市和今天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甚至對于人類未來也將有深刻影響。以歷史時空觀、歷史闡釋和歷史價值觀為主要內涵的學科核心素養可以通過歷史思維導圖的構建來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結束語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革命性思維工具和教學策略,它有效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達成學生內在具有的、能為學生人生發展奠基的學科能力以及情感、意識和價值的綜合素養。這樣的教學活動才是真正實現傳統教學與新興技術的融合,直達歷史教育的本質。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學南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