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成
摘 要 高中通用技術課是新課程中新興的一門必修課,是以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為基本目標的,它在教學中強調提高學生的技術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觀點,其中探究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 通用技術 探究式學習 設計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通用技術是一門以培養學生技術設計和應用能力為主的實踐性課程,它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以設計學習和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那么,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又應如何實施探究式學習呢?
1師生雙向交流,共建探究平臺
由于信息的多元化、主體的差異化,我們必須留給學生足夠的課堂學習空間,才能使主體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我們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努力構建民主的、雙向交流的、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師對課堂的壟斷,盡量排除教材定論和教師權威對學生的束縛,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盡量獨立觀察、思考,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去發現結果或規律。如有一個女生她父親是個廚師,在平時做飯時,她經常幫父親做些準備工作,感到流程設計的重要, 在學習《流程設計》時,她把做菜前準備工作的整個流程講得頭頭是道,很有道理,同學們聽了也很受啟發。再如,學習設計的安全性原則時,學生對“安全”這個詞太熟悉了,剛提出“安全”這個詞,學生情緒就很高漲,于是我讓全班同學每4人一組分組討論,每個小組推薦一名發言人,由他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件用品為例講解產品在設計中如何預防意外和事故的發生,每個發言人講得有聲有色,其他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經學生自己講解,加深了對安全的理解,同時也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課。
2 “玩”中學,合作探究
“如果學習像玩游戲一樣的話,那是多么輕松和愉快的事情呀!”這是一個學生對我說的話,那個學生還告訴我一個學習的好法子,那就是同學間(比如同桌間)相互出題然后相互解答,他說這種方法像游戲一樣好玩。學生喜歡相互間游戲取樂,如果將之用在學習上,那學習東西不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嗎!玩中學、學中玩,通過“玩”記住知識,這多好呀! 于是我在課堂教學中時,每節課留出5--10分鐘“玩游戲”的時間,要求學生(同桌)之間相互出題目(有關本節課的內容),然后交換回答。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生們通過這種“玩”的方法,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許多,理論知識的掌握也扎實了許多。
再如學習《結構的強度與穩定性》時,我設計了一個小型的比賽:將全班學生分成9個小組,每小組提供6張撲克牌,不限定撲克牌的組合方式,做成結構,以承重的多少來決定勝負。同學參與熱情很高,比賽場面異常熱烈,承重記錄也不斷地被打破,課堂氛圍很好。
在組織玩游戲時要精心設計游戲的量、時間和形式,注意“適當、適度、適量”。教師在開展游戲前要講清游戲的規則和要求,以免出現混亂的情景。同時,教師應不斷收集,設計,翻新游戲。如果每次上課都是同一種類型的游戲框架,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失去新鮮感,玩游戲的作用就可能減弱,使學生感覺疲勞、厭倦,甚至覺得游戲是一種負擔。因此,通用技術課堂采用的教學游戲,應以多種形式呈現,這樣才能促發思維活動,讓游戲真正地起到教學調味品和催化劑的作用。
3分組討論,推動探究
班級授課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但現在往往由于班級人數過多,教師不能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就會使一部分學生得不到充分參與,不得不處于“旁觀”、“旁聽”等被動的學習環境下,長此以往對于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通過分組合作,可以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促進探究過程的有效開展。例如學習《設計的美觀性原則》時,采用10人為一小組,討論學生校服的“美”,學生自由暢想,組與組之間相互辯論,從而得出“美是多元的,美的內涵是豐富的”。由于各小組有了討論交流的機會,學生學習興趣就更加濃厚了,效果就自然要好的多了。整個活動學生參與度較高,特別是部分成績中下的學生由于有了小組合作的形式,也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再如在《技術的兩面性》的教學中,采用辯論的形式,辯題設正、反方各6人。同學們先分別收集資料,再在課堂上一爭高低,大家積極性非常高,辯論非常精彩。
實踐證明,辯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通過辯論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善于發現、樂于表達的能力。通過辯論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從而最終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
4充分利用視頻,促進探究
有效地使用視頻教學資源,對推動通用技術的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生活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學習《結構與設計》時,我先組織學生集體觀看了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制作的關于國家體育館“鳥巢”建設始末的紀錄片《鳥巢,夢開始的地方》。該紀錄片記錄了“鳥巢”從最初的設計,到最終竣工整個過程。片子里有很多內容和教材中的知識是相關的,比如:“鳥巢”建筑的穩定性及強度等,由此引出本章要學習的內容,也加深了學生對“穩定(下轉第139頁)(上接第121頁)”與“強度”的理解。片子中除了這些教材相關的知識應用之外,還有很多人文、科技的知識,更主要的是可以使同學們在欣賞這一偉大的建筑的同時,激起其愛國的熱情。再如學習《設計的基本原則》時,由于地質版教材中沒有涉及到道德性原則,于是我用視頻播放了中央電視臺3.15特別節目關于養豬戶使用瘦肉精和食用這種豬肉造成的危害等報道。學生看完視頻后,非常吃驚和氣憤,自發地得出在產品設計中要遵守道德性原則的結論,效果很好。
使用“視頻資料”在教學內容中可以解決技術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認知探究,啟發學生的思維,但在應用視頻資料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視頻資料”作為課程的導入,內容要具有針對性。
視頻的教學內容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要接近學生的生活,能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力去探討和發現問題,促使學生對學習主題認識和意義建構,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并促使他們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這樣視頻資料作為課程的導入才更顯出它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2)“視頻資料”內容不宜過長。
運用內容豐富的“視頻資料”可以讓學生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技術,但是千萬不要誤以為“視頻資料”的內容越多越好,這種一味追求“視頻資料”容量的現象,勢必會造成信息的冗余,令學生應接不暇。在選用視頻資料內容的同時,要緊圍教學目標,內容要精簡,確定“視頻資料”在整個課堂中的最佳比例,做到在最恰當的時候,用“視頻資料”呈現、分析最有效的教學信息,充分發揮“視頻資料”的教學作用。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探究式學習無論是作為一種學習目標,還是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都要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都要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根本目標。它的成效不在于學生是否能獲得重大的創新成果,而在于是否能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這對于提高國民綜合素養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陳克正.玩學習-三個博士姐妹的家庭教育[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