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孟憲東 王陽
摘要:學校體育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點和基礎。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的人才,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因此,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況十分重要。學校要針對全民健身運動的計劃,重視和轉變體育教學的觀念和方法,正確全面地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本文根據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體育基礎,指出未來高校體育教育發展前景,分析了高校體育教育的整體戰略思想,結合高校體育的特點,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全民健身;高校體育;發展趨勢
一、前言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最高階段和社會體育的銜接點,在全民健身運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查閱有關現階段全民健身和高校體育開展的現狀的資料,針對高校體育的實際情況,著重對全民健身運動對高校體育的積極作用及全民健身運動與高校體育的潛在>中突進行了探討。
二、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
(一)全民健身運動現狀分析
查閱了大量全民健身現狀的資料,隨著市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首要問題。健身活動在提高市民生活質量,預防許多高發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病、肥胖癥和抑郁癥等)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日益受到重視。通過在高校推行全民健身活動,將使有關的體育健身活動與體育設施得到極大地改善,從而促進師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健康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各類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體育的開展現狀分析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最高階段和社會體育的銜接點,在全民健身運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調查結果顯示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能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重要性以及對健康的重要性,大多數鍛煉較主動,且體育鍛煉興趣是促進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首要因素。然而,阻礙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有:場地器材,懶惰,學習任務,其他因素、怕苦、怕累、怕臟、怕受傷,同學的影響,體育鍛煉興趣等。高校學生是一個較大并具有較高智商的群體,應當使他們成為一批批經過長期學校體育教育,具有終身體育意識、興趣、習慣與能力的學生,成為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
三、全民健身運動對高校體育的積極作用
(一)體育鍛煉的意識增強
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明確全民健身的意義。運動、健康、長壽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呼聲,對全民健身計劃的貫徹實施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持歡迎態度。從學校各級領導的角度來看認為體育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一個學校外樹形象的“窗口”,把體育看成與自己健康的身體、文明的生活、高尚的修養緊密相關的內容,從而踴躍參加體育。
(二)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明確
體育教學目標由增強體質轉為培養終身體育能力。《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貫徹實施使體育教學目標從強調知識、技能的掌握,到注重能力、習慣、興趣和個性的培養,使體育教學目標轉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所謂目標是指某一活動在一定時期內預期達到的教學中按學生興趣與特長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分班分項目上課,這樣做到了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可以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三)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開放化、多樣化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采用知識、技術傳遞式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模式單一封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自主性。為了適應終身體育思想,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出現了俱樂部制、選項制、三自主、三互動、課內外一體化等教學模式,使體育教學模式由封閉向開放轉化、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化。
四、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育發展前景
(1)高校體育教育目標向多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終身體育是目標的最大歸宿。教學大綱的科學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的主旋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對高校體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思想的研究,主要圍繞培養體育能力、體質教育、整體效益、快樂體育、終身體育、成功體育等幾種思想觀點進行探討。體育教學目標體系的開發研究,認為體育教學目標應向多元化、多目標方向發展。(2)高校體育課程結構一體化、結構化方向發展。高校體育課程結構更為合理、科學,向課內外的一體化,整體結構化方向發展。高校體育追求階段效益和長遠效益相結合,促進身心協調全面發展,強調提高學生綜合素質。(3)高校體育管理向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發展。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娛樂化及健身性、興趣性與文化性等特點。各種體育教學模式、方法、手段被廣泛采用。如“發現學習”、“程序教學”、“掌握學習”等多種教學模式引進體育教學領域,打破了以往主要以特殊認識過程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及三段式常規結構,深化了人們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多種認識。(4)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高校體育科研將有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并帶動指導實踐的進步,突破口將以體育教學領域為焦點,以體育教學模式、課程改革等為內容。高校體育是一個具有多功能、多層次的開放系統:在繼續強調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開始重視為終身體育打基礎,為競技體育培養人才,為培養個性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服務。(5)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呈現新趨勢。體育教學思想提出以育人為最高目標,以知識技能為主導,培養能力為重點,身心發展相協調,終身體育為方向。體育教材內容向競技、娛樂、健身等方向轉變,并重視發揮高校體育的文化價值作用。體育教學方法、手段的實驗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果,重視教師的“導法”和學生“學法”的結合,關注整體化教學方法手段。體育教學評價的突起并逐步規范化。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教師質量有明顯提高。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促進了高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的接軌,并對體育教學產生了全面積極的影響。
五、結語
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是學校教育的最后階段。因此,為了全民健身運動的實施,高職院校要有力度地對體育教育進行改革,明確教學方向和培養目標,注重將學生的體育教育與社會需要相結合。要讓學生養成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鍛煉的好習慣,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和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