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堅
摘 要 本文主要針對田徑遠動員速度力量訓練方法的創新展開了探討,對田徑運動速度與力量相關概念作了闡述,分析了影響田徑運動發展的因素,并給出了相應方法創新,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速度力量 訓練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速度力量是指運動員神經―肌肉系統動員其機能潛力以在最短時間內表現出最大能力,一般是指在最短時間內發揮肌肉力量的能力。而在田徑運動中,速度力量決定著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因此,有效的進行速度力量訓練,創新訓練方法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田徑遠動員速度力量訓練方法的創新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幫助。
1 田徑運動速度與力量相關概念
由田徑運動的種類可知,它需要運動員有著較強的身體素質,能夠通過自身的爆發力克服相關困難,體現綜合素質。運動員如果想要擁有較大的力量,應通過肌肉的鍛煉來完善自我,解決來自外部的壓力,適當加強訓練的強度與難度,提升爆發力。一般來講,田徑運動員都是以分組練習的方式進行。如果該運動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則可以說明他的速度和力量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增強。在訓練的過程中,如果運動員可以突破原有的模式,并以身體機能反應為基準,則能夠實現減少阻力的目的。由此可見,速度與力量訓練方法的創新非常重要。
2影響田徑運動發展的因素分析
2.1訓練原因
在田徑運動發展的影響因素上來講,訓練是其中最直接、最關鍵的原因。運動員身體素質與技能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訓練強度的大小。從運動的目的來講,運動員長期、不間斷地來對教育組織過程進行規劃,以實現成績提升的要求。如果運動員想要在短期內達到身體平衡的條件,就要從技術邏輯、心理素質培養、戰術規劃、力量積累和身體應激這5個角度出發,進行綜合培養。
2.2人員原因
運動員是訓練中的主體,其教育程度決定了自身素質的高低。為了能夠將他們的爆發力充分地激發出來,為經驗的積累奠定基礎,要有專業的教練員對其行為進行組織和規劃。從田徑運動的本質來講,教練員不僅擔任著傳授經驗的重要職責,也要及時解答訓練中的疑惑。用科學的指導方法武裝運動員的頭腦,實現任務的設定與思想的啟發。同時,教練員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他們不但要負責賽前的準備工作,更要照顧好運動員的生活起居,在比賽中進行心理調節,在鍛煉中進行技能疏通。但就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許多教練員的專業性與技巧都遠遠不夠,它不僅表現在日常的授課中,更能夠從突發情況的處理方式中看出。因此,若想要提升田徑運動員的速度,使力量得到良好的控制,并實現訓練方法的創新,教練員應利用空余時間接受更好的教育,增強對理論的認知程度。
2.3環境原因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田徑運動的發展。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田徑運動的考察點比較一致,對速度與力量也有著統一的標準。因此,個別的運動員沒有在平時付諸辛苦并加以練習,而是在比賽中投機取巧,甚至使用興奮劑來獲取勝利。這也是訓練方法沒有得到創新的原因之一。第二,比賽場所的制約。一些運動員心理素質不是非常好,當比賽場所為國外等一些陌生的環境時,他們的能力也無法發揮出來,甚至會出現緊張、怯場等現象,使得速度減慢、力量減弱。
3田徑運動速度力量訓練方法創新研究
3.1快速用力訓練
在田徑運動中,短跑與跨欄是速度性體現最明顯的項目,也是最要求爆發力的活動之一。它需要運動員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出最大的能量。因此,我們可以從肌肉的收縮力度入手,在提升運動員短跑速度的基礎上實現綜合體力的發展。第一,為了能夠在賽事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使自身的負載力增強,運動員可以進行加重練習。在坡度較高的場地進行跑步,主要從上、下坡2方面入手。初期鍛煉時可以在腳腕等位置綁上500kg的負荷物。在完全適應的前提下逐漸增加重量。除了跑步外,力量方面的訓練活動還包括舉啞鈴及深蹲等。每個運動員都應以自身的實際能力為準,定期的為自己制訂合理的規劃方案。例如,在前3個月內,我們每天鍛煉啞鈴的時間可以設定為1.5h,共分為3組進行練習,每組的個數至少為100個。當3個月過后,運動員要盡可能地將時間延長,將難度增加。從低等難度、中等難度到高等難度。這不僅是練習者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也是結果檢驗的最終方式。一般來講,中等強度是所有田徑運動員都應達到的基礎水平,它的負重程度是整體活動量的60%左右。如果想要看見成效,運動員就要進行反復練習。以深蹲為例,1次最好能夠做7~9組,每組的間隔時間不超過1min,這樣才能夠使肌肉完全活動開,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弱點與優勢,進行針對性管理。根據實驗測定,大部分人的爆發力都是在3min內挖掘出來的,只要能夠堅持下來,則一定會有所提升。另外,如果想要使皮膚的表層組織性得到伸展,肌肉的緊密性更強,就要在延長鍛煉時間的基礎上進行高等強度的活動。例如,田徑運動員首先要克服外部阻力對自身所帶來的影響,調整因頻發練習所帶來的煩躁心理。接著,以前一天的練習成果為標準,對每組活動的個數進行適當的增加,進而延長單次鍛煉的時間。
3.2超等長練習
超等長練習主要是針對運動員肌肉的鍛煉。在每天的活動前,教練員一般會令他們進行拉伸運動,使得其身體健康處在一個比較活躍的狀態內,進入克制性的運動中。從身體機能的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肌肉的伸縮性都非常強。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運動員要通過超等長練習將自身的潛能充分地激發出來。在劇烈運動下,肌肉表皮組織有一個互相競爭的過程,當運動量超過一定的臨界值時,這種超長性特征就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以“跳深”練習為例,通常情況下,運動員都會進行分組鍛煉。但為了能夠實現速度與力量訓練在方法創新,教練員要以時間為基準,計算每次活動的頻次。另外,著重以腿部肌肉和手臂肌肉的發展為考察點,設置周計劃、月計劃及年末計劃。周計劃主要是以5天為間隔,進行超等長練習。運動員不需要進行提前規劃,而是以當天的身體狀況為準,取其中的任意3天進行活動。為了使運動具有一定的保障,練習者要以腿部的離心收縮為主,盡可能地將跳躍高度延長。教練員以實際的落地點為基準,測定具體的距離。這種練習的時間一般維持在20~30min之間,組數為6~9組,每組的間隔時間為2min。同時,在超等長運動練習前后都要進行跳躍運動,以此來達到活躍筋骨的目的,不使身體受傷。
3.3大強度的跳躍練習
大強度的跳躍練習是田徑運動中最累的項目之一,也最考驗練習者的綜合能力與爆發性。第一,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身體的活動組織進行有效劃分,從而達到較高的水平。以蛙跳、立定跳遠為例,它們都是大強度訓練的基本內容。在方式創新的基礎上,運動員主要在常規鍛煉中體現“個性化”。總體而言,我們可以綜合當天的身體狀況、心理承受能力適當的增加或者減少難度。例如,教練員可以為他們進行計時,將時間設定為3min,將每位運動員兩兩分組進行蛙跳比拼,看哪位運動員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跳出最遠的距離。第二,對爆發力的方法創新。訓練員可以將運動者進行“等級劃分”,將他們分為A、B和C組3個小組。A組成員成績成績較好,B組成員為成績適中的一組,而C組練習者成績較低。在每次訓練中都為他們設定更高層次的目標,將每天的負重量進行累加,每周統計1次,激發他們的斗志,給予成績進度較大的田徑運動者重新分配小組的機會。同時,在強度增加的初期,運動員會感覺到不適應。他們應該根據自身情況來調整呼吸,控制好吸氣與呼氣之前的相隔時間。
4結語
綜上所述,速度力量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決定因素,在田徑運動速度力量訓練中,只有根據各肌肉收縮的速度與力量特征、肌肉在不同速度情況下的收縮力量特點,對肌肉進行不同負荷的抗阻練習,才能使肌肉的收縮速度和力量得到提高,真正意義上的提高速度力量素質。
參考文獻
[1] 鞠旭杰.田徑運動速度力量訓練理論及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31).
[2] 朱明月.競技體育中田徑運動速度力量訓練方法研究[J].武魂.201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