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潔
[摘 要]新媒體技術已成為社會大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媒體的功能性得到了充分體現。隨著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從傳統媒體時代步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功能更加豐富,在社會生活中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自新媒體發展以來,其大都是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設備向用戶提供信息,拓寬了信息傳播的渠道,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從而使新媒體對公共危機管理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新媒體;公共危機;作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4.112
[中圖分類號]D63;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4-0-02
新媒體主要是指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新興的媒體技術,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傳統媒體主要有廣播、電視、報刊等。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新媒體技術具有較強的時新性、交互性、共享性、群體性等特征。
1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優勢
1.1 新媒體的發展
20世紀中后期,新媒體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簡單地說,新媒體技術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而建立的一種信息傳播技術。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新媒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通常情況下,新媒體都是以網絡渠道、移動設備等作為傳播載體,傳播渠道多樣化,信息傳播速率高效。
1.2 新媒體的傳播范圍廣泛
由于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具有顯著的多樣化特征,因此,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不同的信息傳播渠道,實現信息傳播范圍的擴大。比如,某微博博主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信息,不到1小時該信息已傳播到了各個網絡渠道中。由此可見,新媒體傳播渠道的多樣性,在加快傳播速度的同時,也擴大了新媒體信息的傳播范圍。
1.3 新媒體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正如半個世紀以前麥克盧漢所說:“媒介是人體的延伸”,新媒體技術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而微博、QQ、網絡等新媒體在人們生活中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許多發生在他們周圍之外的新鮮事物,同時也能了解到不同地區的某些社會現象。由此可見,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同時也拓展了人們的視野。
1.4 新媒體技術改變了商業的營銷模式
由于新媒體具有多樣的信息傳播渠道,因此,同一條信息可以在不同的信息渠道進行傳播,而這一點正好為企業的營銷推廣提供了新的機遇。企業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將企業產品通過新媒體進行更加快速和高效的宣傳,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營銷成本,還擴大了企業營銷的范圍。
2 新媒體技術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優勢
2.1 新媒體技術能夠保證信息快速傳播
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較為落后,傳播速度較慢,在傳播的過程中還要經過組稿、審核等過程,大大降低了傳播的速度。而新媒體利用網絡技術可進行廣泛傳播,使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廣大人民群眾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信息,還能對事件的后續發展情況進行及時跟蹤和報道,增強了信息傳播的及時性。
2.2 新媒體技術增加了信息傳播的透明度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傳播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公共危機管理的立場和觀點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在信息的解讀方面,自媒體還能對危機信息進行及時解讀,在傳播的過程中增強了信息傳播的透明度。
2.3 新媒體技術搭建了政府和群眾溝通的橋梁
在傳統的信息傳播機制下,大多數的群眾只能從政府發布的信息中獲取新聞現場的信息,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群眾可以了解到新聞現場第一時間發生的信息。新媒體技術改變了信息的不對稱性,也消除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溝通障礙,為群眾和政府搭建了溝通的橋梁。
2.4 新媒體技術保證了信息發布的時效性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速度比傳統媒體的發展速度要快捷得多,手機短信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將信息傳播出去,同樣微信、論壇、博客、微博等媒體的傳播速度也較快。傳統的媒體制作技術較為復雜,制作流程較多,還會受到時間的限制,而新媒體技術在傳播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時效性、交互性、超文本性、海量性、共享性等優勢,且新媒體技術超越了傳統的信息媒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極大地縮短信息的發布時間,還能及時對信息進行更新和補充。在公共危機事件發生時,公眾只有及時了解危機的進展情況,才有利于減少未知的恐慌,才有利于協助政府化解危機事件。
2.5 新媒體技術使企業的運行更加透明化
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除了受到信息在時間、格式、排版等嚴格正規的限制外,還在發行和內容傳播方面受到嚴格的審查。而新媒體技術的開放性模式使企業的運作更加透明化,增加了曝光的幾率。
3 新媒體技術在社會公共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3.1 新媒體縮短了公共危機的潛伏期
如果長時間未對公共危機事件進行處理,公共危機事件中的問題就會從量變變成質變,從而對社會的矛盾和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新媒體傳播技術不但使傳播主體個體化、傳播范圍擴大化、傳播速度快速化,還縮短了公共危機的潛伏期,甚至對公共危機的產生起到了推動作用,給公共管理留下了安全隱患,造成了嚴重影響,不利于公共危機事件的處理和事態的發展控制。
3.2 新媒體技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破壞性作用
新媒體技術在公共危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破壞性作用,公共危機爆發時的信息大多是通過不正規的渠道傳播出來的,具有較強的片面性。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可在短時間和較小的范圍內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加快了公共危機的傳播速度,給社會的安定造成了嚴重影響。endprint
4 新媒體時代公共危機的管理策略
4.1 企業要優化自身的內部結構
在危機發生之前,企業應該優化自身的內部結構,成立專門的預防預警小組,時刻注意潛在的危機因素,還要建立危機應對機制,做好企業的危機管理。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還要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樹立合法、規范、科學的預警系統,要對各種新媒體技術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充分發揮數據資源的優勢,挖掘企業中潛在的危機。企業一旦發生發現危機,要及時對危機進行處理,還要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建立網絡監控系統,通過數據電子分析和傳輸技術,使網絡的信息過濾效果更好。
4.2 政府要注意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
在公共管理過程中,政府要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樹立良好的形象。一方面要開通自身的官方微博和政府的微信平臺,使人民群眾能夠充分理解政府所做的政策規劃。政府也要利用這些公共平臺,在緊要關頭發揮作用,提高政府的處理能力,使謠言止于源頭,同時還要做好輿論的監督和輿論導向,建立和維護政府的公眾形象。
4.3 要加強媒體輿論環境的引導監督
媒體輿論的引導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力,公共危機出現的原因之一是資源信息共享不暢、信息失真。一邊倒的信息傳播,對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官方媒體的發言人在事件發生時如果處理不及時,會使信息的傳播失去控制,造成社會公共危機。如果官方媒體營造的輿論環境控制能力不足,拖延的時間越長,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會越大,政府作為公共危機管理的主導者,要增強其對媒體平臺的控制能力。且政府對公共危機的管理要具有具體的解決思路和及時的應對方案,還要在有效的時間內解決問題,降低公共危機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
5 結 語
在危機發生的開始階段,相關人員要利用新媒體可隨時更新信息的技術優勢,在短時間內收集好一手信息資料,充分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從根本上保證信息受眾的知情權。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信息更新速度較快的特點,處理好企業的危機。
主要參考文獻
[1]聞閏寅.新媒體視域下環保部門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以淮安市環保局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15.
[2]張舒揚.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與媒體互動關系探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3.
[3]張錢.浙江省公共危機事件中政府部門新媒體運用實例分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