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盛文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小學英語作為一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語言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要求教師不能拘泥于文本內容,而要善于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而有創意地使用教材,適當地整合教學內容。
關鍵詞: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教學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本課題是基于自新課改以來我區主要使用的重大版小學英語教材(2013版本)。老師和學生普遍感到新教材生動而有趣。然而,在新教材的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三大矛盾:一是教材板塊繁多與教師備課任務繁重的矛盾;二是新教材要求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滯后的矛盾,尤其是鄉鎮小學;三是教學課時不足與教材容量偏大的矛盾。課程改革發展需要我們構建更具活力的教研生態環境,全面促進我區的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城區教學的均衡發展。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就是以我區所使用的重大版小學英語教材為載體,結合本區小學英語教育科研實際,研究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際與實施策略:單元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實施、單元主要課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單元主題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策略、單元整體備課和單元課例研討的校本教研實踐機制,以期解決以上三大矛盾。
二、單元整體設計的方法探究
在進行單元整體設計之前,教師首先要整體地深入地研究教材,包括整套教材、整冊內容和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理解編者意圖,讀透教材每個板塊的作用,把握文本蘊涵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在具體實踐時根據內容和目標進行單元整體設計,課時進行時如行云流水,掌控自如。這樣的課堂學生喜歡,教師有成就感,效果自然就不錯。下面以重大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談談具體做法。
本單元話題Our Houses的內容主要包括house,bedroom等七個詞匯以及next to,between 等四個方位詞和詢問什么房間在哪里的問答句,除此以外,還有兩篇相關對話和部份練習。本節課為詞匯聽說課。
我們在研究教材時發現,本節課要處理的詞匯有七個,對于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的學生來說,單要學那么多詞匯就感到枯燥乏味,要聽說認讀很有難度,更不用說還要學習句子并且在創設的情境中靈活運用達到用英語做事情的目的,教學難度很大。我們深入研討教材文本,以課標指導思想為宗旨,將本單元本課時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大膽實施抓重點詞匯,以動作貫穿、自學互助、小組比拼、自評互評等教學策略,將本單元的目標知識點、語音教學和作業練習進行整體設計,使課堂井井有條、生動有趣、動靜結合、完美呈現。
1.抓重點詞匯。本單元詞匯較多,但有些詞匯構詞方式相同,就用以一帶多的方式教學,如:bedroom ,bathroom,living room和dining room.教師主要教了bathroom,dining room. 通過看口形、聽錄音、示范、跟讀、抽讀等形式進行了教學和操練。
2.動作貫穿。所謂動作貫穿是指我們這節課引入的一個卡通人物Dora mo,時間點不同、多拉A夢做的事情就不一樣,全班或一個組就邊說邊做動作。如,學生做手勢喊:
Doramo!Doramo!Go to the bedroom, have a sleep!把后面作業中的listen and do,設計到本節課內容中來貫穿整課的活動,學生們非常積極,課堂活躍有效。
3.自學互助。在自主學習一些簡單的單詞時,教師只給了PPT的示范,請學生看圖示自學,同時讓學生可以和同伴互助學習。然后教師請幾個學生朗讀,如果讀得正確,就請他/她當小老師,其余學生跟讀。這樣,孩子們個個都想當小老師,在自學互助中都很努力,教師也放手了,讓孩子們嘗試到自己有能力學得好的快樂。
4.自評互評。整節課的各個環節、各個活動,教師都有自評、師評、生生互評等活動,自評和互評都先有評價方式呈現,如:(1)人人參與1分;(2 )語音準確2分;(3)語言流暢2分;(4)動作大方得體1分等。
一節成功的英語課,需要教師的謀劃和智慧,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快樂學習。本節課通過有思路、有主線、有層次、有梯度的訓練,課堂教學真實有效,是一節成功的單元整體設計課。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論是對整套教材的整合,還是一冊教學內容的整體設計以及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都只是實踐研究,不能為了整體設計而忽視了整套教材體現的宗旨,忽視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不能達成教學目標,就不能盲目地整合。只有教師在深鉆教材、熟知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標,挖掘教材文本,整合教學內容,設計課時計劃,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