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志
摘要:所謂數學課堂有效性,指的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和學習能力上有所提高,進步和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同樣也注重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都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從創設教學情景、注重學習方式有效性和課堂評價有效性三個方面,簡要談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情景
眾所周知,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新思想、新血液代替舊觀念逐漸浸入人心,課堂在教學模式、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成果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教師“一言堂”,變成了學生的“暢所欲言”,“被動、機械”的學習方式變成了“自由、合作”的探究模式,學生個性張揚,課堂氛圍活躍。一切看似都是順應著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是,我們靜下心來仔細一想,就會清醒地發現,在這活躍的課堂氛圍背后,是形式,是浮躁,是放任,而教學最為重要的有效性,卻被忽視了。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想法。
一、創造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情景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各種符合的,適合的,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如果說教師創設的情景和課堂教學的內容之間缺少本質的聯系,那么這樣的教學情景,不僅不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景,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用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內在求知需求。學生對于學習材料的興趣,才是他們內在學習動力的源泉。我們在課堂上所創造的教學情景,也應該是和教學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貼近的。通過情景的創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教學知識的內在需求,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情景對于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并非是簡單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去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情景或是畫面。
其二,用情景來接軌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當前的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更加的關注教學的起點在哪里。在教學中,能夠準確的把握教學起點,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是確保課堂情景有效性的前提。
二、要注重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多半都是機械、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下,雖然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都比較強,但是卻沒有發現問題,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首先,傳統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也有它的優勢,不能完全否定。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屬于自己的特定結構和特點。數學中,有很多知識,規律都是同一規定的,并非學生自主探究就能夠輕易破解的。對于這類知識的學習,還是接受式學習方式占主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指導,學生在課下進行鞏固和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知識,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其次,當前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也需要逐步深入,不能形式化。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下所強調的學生學習方式之一,它具有激發學生自主學、體驗、發現等優點。目前,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和應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固然有它的優勢,但是我們在進行探究學習的同時,要更多地考慮學習內容是不是適合探究性學習方式,從而確保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三、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而且還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更需要教師不失時機的進行鼓勵和表揚,消除他們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自卑心里,提高教學熱情和積極性。
首先,評價要客觀公正。雖然鼓勵性評價是當前評價方式的主導,但是如果沒有客觀公正這個基礎,那么這個評價就是毫無意義的。大人尚且會犯錯,何況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正確的處理學生所犯的錯誤,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過分嚴厲,要在指引解題思路,指出不足的同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以此確保評價的作用和價值都有很好的體現。
其次,評價要語言豐富。傳統的評價中,不外乎是“答對了,你太棒了”“很好,繼續努力”,等等,這些無關痛癢的評價,讓人聽起來總是覺得干癟癟的,沒有情感。因此,教師在評價中,需要做到:其一,語言準確,絕不泛泛而談;其二,語言生動,在打破課堂枯燥局面的同時,維護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優化課堂效果;其三,語言有新意。從思考的角度評價學生,因人而異。
四、結語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學一線教師的共同追求,我們在新理念的指導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改革教學模式,為課堂有效性略盡綿薄之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