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敏
摘要:思想政治教學是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優秀政治思想教育資源。因此,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教育資源,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輝。文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初中政治教學中傳統文化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進行了簡單闡述。
關鍵詞:思想政治;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利用
弘揚傳統文化,繼承傳統美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在中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在開發和應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主重作用,對待傳統文化必須堅持批判繼承的原則,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公民的傳統文化教育,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用傳統文化明辯義利的思想,端正青年人的價值取向這既能調動學生學習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又能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一、開發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戰略主題中提出:“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思想政治教學中,充分開發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的需要。開發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符合新課程改革“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學校應加強課程資源建設”的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豐富、拓展課程資源,主動開發課程資源”的課標要求,也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課標要求,更是思想政治作為德育課的功能體現。開發和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有利于繼承、發展、創新中華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與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二、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開發傳統文化資源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各族人民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無論教育、歷史、哲學、道德,還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內容極其豐富,如此輝煌的文化成就,是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可供開發的寶貴資源。無論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還是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質量,都應該開發利用好這些寶貴資源。
(一)開發文學藝術資源
詩詞在我國古典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學生的喜愛,許多詩詞包含作者對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與體悟,如宋詩“以議論為詩”,以理入詩。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富含哲理的詩詞,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率。例如,講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時,我們可引用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其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從中引導學生分析“鄉音無改”。在講物質的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時,也可引用該詩,人從少小變成了鬢毛衰白的老人(絕對運動),然而鄉愁仍在(相對靜止)。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使學生加深理解,培養能力。再如,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安石的“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些詩詞都富于哲理性,頗受學生的青睞,在教學時因材利用,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激情,又能增加教學厚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開發傳統哲學思想資源
傳統哲學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中國哲學在中國文化系統中起主導作用,我國古代哲學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易經》中對立面引起世界的變化和發展及“物極必反”的辯證思想,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學說——五行說,孟子的“萬物皆備于我”的唯心主義思想及“良知”“良能”的先驗論,莊子的相對主義認識論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的神學論思想和“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歷史循環論,何晏、王弼的“有生于無,‘無為本”,陸九淵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陽明的“心外無理、無物、無事”等主觀唯心主義思想,朱熹的“理在氣先”“未有這事,先有這理”(“理”指形而上之道,“氣”指形而下之器)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制名以指實”的認識論思想,王充的“精神依寄形體”的無神論思想,范縝的“形神相即”“形質神用”的樸素唯物論和樸素辯證法思想,劉禹錫關于“數”(指必然的規律性的聯系)與“勢”(指事物發展的趨勢)的辯證思想,王夫之的“氣者,理之依也”“理在氣中”的唯物主義思想等,都是思想政治教學可以開發與利用的優質資源。在生活與哲學、文化生活的教學中,大力開發和利用傳統哲學思想資源,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分析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將傳統優秀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結合,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有利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學生頭腦,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效果。
(三)開發民間風俗習慣資源
這方面資源包括眾多的傳統民族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包含于生產、生活中的傳統民俗及飲食、服飾文化,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及“家族倫理”觀念的古代建筑,外來宗教特別是佛教對中華文化以及人們生產生活的巨大影響,等等。這些資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喜聞樂見,將其作為思想政治課程資源,挖掘其中切合教學實際的思想精神、文化內涵、哲學道理,運用于教學,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總之,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有利于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成長;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