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莎
摘要:目前,石柱縣林業產業發展的困境主要有:一、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差。二、相關人才奇缺,林業經營管理質量差。三、保護與發展矛盾凸顯,資源管理形勢嚴峻。筆者建議: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優化產業結構。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三、運用多種手段加強資源保護,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贏。
關鍵詞:林業產業:發展困境:路徑選擇
林業產業是典型的綠色產業,是橫跨一二三產業的產業,具有覆蓋范圍廣、就業容量大、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的發展潛力,是貧困地區增加就業和減少貧困的重要途徑之一,石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又是“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全國封山育林先進縣”,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正當其實。
一、石柱縣林業產業發展困境
石柱現有林業用地324.59萬畝,森林面積258.87萬畝,林木覆蓋率71.3%,森林覆蓋率達56.8%,活立木蓄積量1160萬立方米,林業資源豐富,但仍存在不少發展困境。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差
石柱縣林業產業發展總體上存在著起步晚、規模小、檔次低、集約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具體來說,一是木材加工企業數量較多,但普遍規模很小,產品科技含量低,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不高,林產企業效益較低。二是花卉苗木產業也以民間自發形成為主,分布分散、各自為政,且規模較小,技術含量低,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難以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三是森林食品產業均是農民零星自發經營為主,雖然其品質較好,但在短期內難以形成優勢產業,更談不上規模經濟效益。四是森林旅游業雖然在近幾年有較好的起色,因旅游項目單一,旅游季節過于集中等原因,嚴重制約了森林旅游業的發展。
(二)相關人才奇缺,林業經營管理質量差
一是專業技術人員人數少。據統計,石柱縣鄉鎮農服中心從事林業工作人員40人,其中專職人員僅為13人,專業技術人員只有3人;石柱縣林業局現有在編在職人員72人,專業技術人員僅有15人。由于林業相關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專業知識更新慢,對森林的科學經營管理跟不上,林業生產潛力不能得到充分挖掘。二是林業從業人員文化科技素質低,石柱縣現有從業人員以農村居民為主,平均受教育僅6年左右(小學文化),約10%的青壯年農民仍屬文盲、半文盲,市場觀念、商品意識淡薄,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受傳統觀念制約,投入跟不上,致使石柱縣森林經營粗放,森林質量差,效益不高。
(三)保護與發展矛盾凸顯,資源管理形勢嚴峻
一是由于生態保護意識不強,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凸顯;同時林業還與其他產業如畜牧業、建筑業、采礦業、種植業等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矛盾,導致亂砍濫伐、亂采濫挖、非法占地、未成林造林地放牧等現象突出,威脅著森林資源的安全。二是由于自然條件(特別是冬季干旱氣候)和部分群眾防火意識不強等原因,導致石柱縣森林火警、火災時有發生,對森林安全構成較大威脅。
二、石柱縣林業產業發展路徑選擇
(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優化產業結構
一是推動“農林”融合。堅持特色定位、集群發展、市場運作、創新驅動的原則,重點培育森林食品、森林藥材、森林旅游、林產品加工、林下經濟、花卉苗木六大林業支柱產業,建成較大規模的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林業大戶、專業合作社、民營和家庭林場1000家以上,建立起1000余人的林業經紀人隊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著力打造城周休閑觀光林業圈、高山原生特色林業帶、中山山地集約特色林業帶、沿江庫區生態林業帶的“一圈三帶”格局。二是推動“工林”融合。培育龍頭企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培育工業原料林基地,積極扶持林產品加工企業壯大做強,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終端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著力推進林產品化工業發展,引導瑞通生化公司技改,進行產品深度開發。三是推動“旅林”融合。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積極開展森林旅游業,以黃水國家森林公園、藤子溝國家濕地公園、七曜山國家地質公園為載體,積極開展休閑、觀光、采摘、體驗、度假等活動,加快自然觀光、養生度假、民俗體驗、鄉村旅游等旅游產品開發,形成縣域旅游多元化發展格局。
(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一是出臺優惠政策,公開引進一批高素質、高學歷的急需短缺人才,致力于林業資源的培養、林木良種選育、森林病蟲害防治、生態研究等林業科技研究。同時,公開招聘一批林業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專職管理人員比重,優化林業人才隊伍結構。二是加強人才定向培養。采取與校企聯合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委托培養的形式,加速高技能人才培養。三是加強培訓,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以提高林業產業和林業技能為重點,切實加強實用技術人才培養,培養適應現代林業產業、生態旅游、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型實用人才。
(三)運用多種手段加強資源保護,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贏
一是利用好國家扶持林業發展的政策,通過財政、物價、投資和金融等方式,加大提供稅費優惠政策、項目資本金和貼息貸款的扶持力度,引導企業生產規模效益好、經濟效益高、市場需求大的產品,并堅決制止產品質量差和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產品在市場上交易。二是在黃水國家森林公園、藤子溝國家濕地公園等重點區域推行林長制,建成縣、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通過層層責任分解和責任傳導,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責任體系,確保縣域內林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發展。三是加強防火隔離帶、防火公路、防火蓄水池、林區人行步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大執法力度,開展林業資源全面督查行動,并向社會公布督查行動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投訴和舉報。同時,加快完善智能監控系統,爭取全縣林業資源智能監控全覆蓋。五是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在病蟲害高發季節,組建林木病蟲害防治小分隊,深入各鄉鎮和國有林場,指導林木栽種管理和疫情調查和檢測,做到早發現、早防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