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瑩
摘 要:詩歌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學開始,學生就開始接觸了中國文學的精髓——詩歌。然而,由于這些詩歌的創作方式,語言的使用與現代漢語也是不同的。如何培養學生對詩歌和學習的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師考慮的主要問題。作為具有多年教學實踐的一線教師,不斷總結了一些經驗,分享如下。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方法
中國長期以來被譽為“詩歌王國”,美麗的旋律、燦爛強大的詩歌一直是中國最自豪的文化。因此,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中國詩詞平仄押韻,既便于閱讀也容易識記,特別是古典詩歌背后還有著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是培養學生欣賞能力的重要工具。
但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一定要安排好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詩歌本身的特點,發揮作用,引導學生欣賞詩歌,背誦詩歌。根據我以往的教學實踐,我對古代中國詩歌的教學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找尋學習的最佳時間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
一般情況下,在學生進入早讀時間的前幾分鐘,我會布置一首古詩讓學生背誦,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環節、背誦環節盡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利用早讀這一段記憶的黃金時間,給學生布置一個簡短的古詩詞,學生不僅可以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還不會感到有很大的學習壓力,一舉多得。
對于古詩詞的教學要盡量選擇一些經典篇目,例如李白、白居易、杜甫等詩詞,起初要選擇比較容易理解的且韻律優美的詩詞,以用來提升學生的興趣。
二、古詩詞的學習要有一定的目標
古詩詞學習的目標實際就是為學生規定古詩詞的背誦任務,對于這個任務的制訂我們要本著保質保量的原則,切忌只求數量而不求甚解,更要避免教師任務制訂得很好,但是疏于監督,對學生沒有進行及時的檢查。學生背誦的情況得不到及時評價,長此以往,學生背誦熱情不高,記憶效果差。
對于所布置的背誦任務,有條件的可以做到天天檢查,如果條件不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定期地組織檢查,檢查的形式力求要做到多樣化、個性化。例如,在檢驗學生是否掌握詩歌文意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理解性默寫的習題,例如:考查李白的《贈汪倫》時候,就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填空,李白怎樣比喻自己與汪倫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還可呈現一些逆向思維的填空,例如門泊東吳萬里船的上一句,讓學生回答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還有就是要做到溫故而知新,這樣才能讓學生記憶更加長久,在考查新背誦的古詩詞時候,一定要考查原來學過的內容。這樣不停地向前“倒帶”,就能很好地督促學生對已經學過的詩詞進行總結和不停復習,最終將詩歌記牢。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引起學生興趣
有些古詩詞的意境非常深刻,若非親身經歷很難更好地理解,這時候就要借助于多媒體這個平臺,通過形象、直觀的可感知材料,來顯現事物發展的情境,以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從而使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使詩歌中的重難點知識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予以突破,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教學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讓課堂充滿趣味性
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發現的學習,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就高。曾經有位教育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學習成績是能力與興趣的乘積。”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每個人的心理都存放著求知好學的火藥。”由此可見,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決定學生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精心設計的課前導入,恰到好處的課后總結,適度的拓展拔高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進行朗讀,解決字詞問題。然后請學生小組間互相討論詩歌的主要文意,從題目就能夠看出這首詩是一首寫景的詩歌。然后根據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詩歌內涵,我提問學生在自己的詩歌積累中還有沒有類似描寫山水的作品。學生會想起楊萬里的那首《小池》,然后組織學生集體背誦這首詩歌。
針對這個主要的詩歌中心我提到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讓學生體會詩人對家中親人的思念和牽掛。然后讓學生將這首詩和《慈母吟》一起進行背誦記憶。
總之,小學語文詩歌的教學就是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小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記憶特點,合理地運用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詩歌的記憶效率,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施茂枝.小學語文第二冊古詩教學建議[J].云南教育,2014(21).
[2]單永貴.淺談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6(9).
[3]余惠玲.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s2):273-275.
[4]韓利卿.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0):37.
[5]高紅衛.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學周刊,2011(2):178.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