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云
(嘉峪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甘肅嘉峪關735100)
項目教學法在口腔科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孫愛云
(嘉峪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甘肅嘉峪關735100)
目的研究項目教學法應用于口腔科護理實習生帶教中的效果。方法對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口腔科護理實習生按照傳統的帶教模式進行帶教,作為對照組;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將項目教學法用于口腔科護理實習生的帶教,將這部分學生作為實驗組。通過對比兩組的帶教效果來探討項目教學法的適用性與可行性。結果實驗組的基礎理論、操作技能、風險預防能力及總體情況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對本組帶教模式滿意的人數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安全缺陷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教師認可度中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項目教學法后,護理實習生的學習興趣被進一步激發,可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同時有助于鞏固和提升教師的自身技能,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項目教學法;口腔科;護理實習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愈加重視生活質量,對于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在增加。當前國內醫院大都設有口腔科,具體可分為口腔外科、口腔內科、口腔畸形校正科、口腔修復科等,口腔科的工作人員專門從事口腔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多年來,我院在口腔科疾病治療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面對眾多口腔疾病患者,院方需要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實現減輕疼痛、提高創傷愈合率、降低損傷處感染及腫脹風險、快速恢復咬合能力等就診目的。在入院治療過程中,口腔科的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口腔科護理工作項目較多,因此有必要對初入科室的護理實習生進行護理理論及實踐操作技能的教學培訓。本文通過項目教學法,讓師生共同參與一個完整的項目,堅持落實以實習生為本的思想,讓實習生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靈活運用必要的知識來完成項目計劃,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口腔科護理實習生按照傳統的帶教模式進行護理教學,作為對照組;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將項目教學法用于口腔科護理實習生的帶教,將這部分學生作為實驗組。對照組的口腔科護理實習生35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29人,年齡20~26歲,平均年齡(23.20±1.50)歲;實驗組的口腔科護理實習生34人,其中男性7人,女性27人,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22.88±1.82)歲。兩組實習生的年齡、性別、學歷等因素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習生的護理教學仍然按照傳統帶教模式展開,由同一位教師對所有學生集中授課,對重點、難點、要點進行闡述后,由實習生自己做筆記,結合日常的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來學習知識,并在教師的合理安排下嘗試進行單獨護理。實驗組實行項目教學法,具體的實施過程如下。
(1)確定具體的項目任務目標及內容。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根據當前口腔科患者的治療及護理情況提供典型案例作為項目任務,在與實習生交流患者的病情后,將實驗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便于小組合作。例如:選定頜骨骨折頜間牽引復位患者的口腔護理作為項目任務,按照4個分項目逐一進行:①首先了解人體口腔的基本構造,對病理解剖有所掌握,同時熟悉口腔的生理功能以及指標參數。②掌握人體口腔經常發生的疾病情況,明確護理人員應承擔的責任。③要求每位實習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引下正確完成口腔科的日常護理工作,包括病情觀察、日常護理、常用操作、器械清點消毒、工作記錄等。同時應該針對教師提出的項目內容進行系統、個性化的口腔科護理,包括心理疏導干預、均衡食物營養、針對性消除腫脹、對咬合功能的恢復鍛煉、預防口腔創傷感染等[1]。④要求所有實習生熟悉口腔科護理的理論和實踐操作。
(2)各小組制訂各自的任務計劃并實施。將34名實習生分成7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能夠結合項目任務制訂適合本組成員的計劃,安排工作進度和步驟,了解預期效果。任務確定后,分工合作,按4個分項目進行。例如,面對頜骨骨折頜間牽引復位固定患者的口腔護理工作,應該積極查閱不同資料,明確頜骨骨折的特殊生理及解剖特點,明確頜骨骨折患者在康復階段所面臨的困難,掌握正確規范的護理技術,厘清在護理階段應該使用的儀器、設備、用物的信息,熟悉口腔科各類器械的使用、保養、登記、清點、消毒滅菌等工作流程,收集不同信息后,應該進行整理[2-3]。在此期間,教師可為實習生安排空閑的操作平臺,讓實習生互相練習。整個計劃的實施階段應始終堅持“以實習生為中心”,讓他們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教師則以引導為主[4]。
(3)檢查評估。上一個步驟在教師授課前就需要實習生完成并提交報告,教師將在不同報告中挑選出最佳的兩份作為課堂上的講義,由不同的制作者向全體實習生講解各個分項目的內容,同時可直接在課堂上現場模擬護理人員與口腔疾病患者,真實演繹不同患者的口腔科護理工作[5]。所有參與者都應提出自己的評價意見,并積極修改和調整自己的資料報告。教師要對每一份報告給出明確的批改意見,就項目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與實習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對不同口腔科護理工作要點有所掌握。
(4)實戰操作。由于教師所選項目都是圍繞近期住院就診患者的病情開展的,因此理論教學完成后還應該讓實習生進行實踐。通過對患者日常的常規護理或個性化、系統化護理的開展,讓實習生真實感受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異,強調掌握口腔科護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對所有實習生的表現進行總結評價,作為以后帶教工作的參考。
1.3 設定觀察指標
(1)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實習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自制的綜合素質評價量表按百分制統計分析,本量表包括基礎理論和實操技能2個分量表,各占50分。(2)對實習生整體的風險預防能力按百分制進行評分。(3)調查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模式的滿意度。(4)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習生進行安全缺陷評分。(5)教師自制針對實習生表現的認可度調查量表,涉及學習態度與學習積極性兩方面,各占5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17.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實習生口腔科護理的綜合評價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口腔科護理的綜合評價比較

表1 兩組實習生口腔科護理的綜合評價比較
組別實驗組(n=34)對照組(n=35)總體情況t P基礎理論42.42±4.10 37.68±3.29 11.55<0.05實操技能44.61±4.83 31.51±5.38 14.62<0.05風險預防能力88.42±3.09 74.61±4.33 12.77<0.05 92.51±3.58 75.86±6.43 15.62<0.05
表1顯示,實驗組實習生的基礎理論、實操技能、風險預防能力及總體情況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實習生對各自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比較
通過調查得知,實驗組中有33人(97.1%)對于采用項目教學法開展口腔科護理帶教的效果滿意;而對照組只有27人(77.1%)滿意,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62,P<0.05)。
2.3 兩組實習生安全缺陷評分和教師認可度評價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生安全缺陷評分和教師認可度評價比較(

表2 兩組實習生安全缺陷評分和教師認可度評價比較(
組別安全缺陷評分教師認可度評價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實驗組(n=34)對照組(n=35)t P 3.19±0.82 8.43±2.46 12.67<0.05 93.18±4.23 80.69±5.16 13.70<0.05 91.49±4.41 81.67±5.27 14.41<0.05
表2顯示,實驗組的安全缺陷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教師認可度中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口腔科護理工作需要護理人員耐心、細致,很多實習生在給患者進行護理時會感到恐慌、緊張、焦慮等,這樣會使實習效果大打折扣[6]。采用項目教學法后,從患者的病情分析到護理操作都由學生完成,教師作為指引者和評價者,為學生的口腔科護理工作提供保障。通過項目教學法,實驗組實習生的基礎理論、實操技能、風險預防能力、總體情況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對本組帶教模式滿意的人數比例也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實驗組的安全缺陷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教師認可度中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項目教學法可以在口腔科護理實習帶教中大范圍推廣應用的優勢主要表現在:首先,圍繞項目開展的信息查閱、實驗論證、技能演習等活動全部由學生完成,讓學生體會到了主動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實習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實習生通過項目教學能夠快速成長為勝任臨床工作的專業型護理人才,能夠快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再次,項目教學法的開展也促進了教師自身業務水平、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的提高[7]。
在項目教學法的開展過程中,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對于項目的確定一定要慎重,應該選擇有代表性且有不同難度的項目,以吸引學生參與到項目之中,進而獲得進步。二是教師的角色要始終如一。采用項目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來積累知識、增長技能,因此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導學生,在學生無法繼續的情況下給予必要的提示即可[8]。三是一定要在掌握規范化程序的基礎上完成對口腔科護理工作的項目教學,對于各種要點、重點、難點,教師首先要做到自己明白,然后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經驗開展口腔科護理教學。
綜上所述,在口腔科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來完成臨床實習帶教,從而培養出全面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范艷花.項目教學法在口腔工藝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15):146.
[2]牛倩.項目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6(5):266.
[3]崔宇紅,李靜,李芳.項目教學法在臨床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甘肅醫藥,2015,34(5):379-381.
[4]張曉瓊.淺談頜骨骨折患者的護理方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1):10-11.
[5]林佳,張玲玲.頜骨骨折患者行頜間牽引術后護理進展[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0):4288-4289.
[6]連白玲,李瑋,趙虹.上頜骨骨折頜間牽引固定術術后預防并發癥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4(3):216-217.
[7]羅奕純,蘇紅輝.頜骨骨折行頜間牽引術患者護理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0):261.
[8]孫青,曹云美,華要武.護理干預在頜骨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2):1683-1685.
G526.5
B
1671-1246(2017)18-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