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杰,王煥霞
(東莞衛生學校,廣東東莞523000)
互聯網在中職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黃文杰,王煥霞
(東莞衛生學校,廣東東莞523000)
目的探究中職病理學教學中使用互聯網的效果。方法選取東莞衛生學校2015級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100人,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人。研究組學生采取互聯網教學模式,對照組學生采取常規教學模式,對比分析兩組的教學效果。結果教學前兩組學生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后成績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互聯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具有促進作用,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協作學習中起到關鍵作用,只有正確認識互聯網的優勢和不足,科學地應用于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水平。
互聯網;中職;病理學教學;護理專業
在中職衛校中,病理學包括兩門基礎課程:病理生理學和病理解剖學,兩門學科之間知識的跨度、深度和廣度都較大,同時還有許多臨床知識學生還沒有學到,所以近年來病理學課程面臨著可能縮減的處境,再加上中職學生的知識水平相對較低且接受能力相對不足,使得病理學教學的情況非常嚴峻[1]。依照筆者多年的病理學教學經驗,傳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的授課需要,學生厭倦上課,學習成為負擔,所以如何能夠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向學生講解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是當前病理學課程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研究課題[2]。本文探究中職病理學教學中使用互聯網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取我校2015級中職護理專業的1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2人,女生88人。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人。研究組中男生7人,女生43人,年齡15~17歲,采取互聯網教學模式;對照組中男生5人,女生45人,年齡23~26歲,采取常規教學模式,對比分析兩組的教學效果。
1.2 “互聯網+”教學模式
1.2.1 QQ及微信群互動教學在信息社會,許多通訊手段如QQ、微信等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根據學生對其喜愛及其實用性高等特點,本文特別將其應用到病理學教學中。教師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學生掃描二維碼或者直接收藏公眾號,教師不定期在公眾號里發送相關內容,并與學生共同討論,通過學術交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公眾號中還會經常發一些病理變化的Flash動畫,學生可以自由下載保存[3]。
1.2.2 微課程教學主要載體是教學視頻,記錄教師在教學時對于某個教學環節或者知識點所開展的交流活動[4]。在本研究中,嘗試應用微課教學,在上課之前,教師將本節課需要講授內容的重點錄制成視頻,時間長度在10分鐘以內,并將其上傳到各個班級的QQ群,學生可下載視頻,這樣就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對新課堂知識進行預習,同樣課后也可以通過這個視頻進行復習,如此一個學期下來,每節課的重點內容都有視頻記錄,學生可以隨時觀看,這種教學模式受到大多數學生的青睞[5]。
1.2.3 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許多學生對電腦游戲比較喜歡,在本研究中,將一些重難點知識編排到小游戲中,例如粘貼圖標、連連看等。舉個例子,在“炎癥”這一章節中,將各種炎癥細胞及其相應的生理功能制作成連連看小游戲,學生在電腦上完成連線,如果連線正確,則被系統默認,如果連線不對,連線將不能被保留,學生還需重新選擇匹配的選項,直到連線正確為止。研究還將漏出液和滲出液的不同點制作成粘貼圖標的小游戲,學生將各個卡片移動到相應位置后,如果正確則變成綠色,如果不對則變成紅色,需要重新選擇圖片。這些小游戲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其深刻掌握知識,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苦學轉變為樂學[6]。
1.2.4 自測系統本研究中使用電腦自測系統將所學知識整理成試題,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自行在系統內答題,答完之后系統會對答案進行評測,并使用卡通人物評價成績,如果成績好則卡通人物鼓掌,如果成績不好則卡通人物流淚,這種自評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越來越有趣[7]。
1.3 評價指標
在教學前后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滿意度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軟件分析數據,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生教學前后的學習成績對比
在教學之前,研究組學生成績為(67.4±2.5)分,對照組學生成績為(66.9±2.4)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之后,研究組學生成績為(91.6±1.4)分,對照組學生成績為(77.4± 1.7)分,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教學前后的學習成績對比

表1 兩組學生教學前后的學習成績對比
人數組別研究組對照組P 50 50-教學前成績67.4±2.5 66.9±2.4>0.05教學后成績91.6±1.4 77.4±1.7<0.05
2.2 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為94.0%,對照組為80.0%,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對比[n(%)]
3.1 中職病理學教學現狀
中職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不高,具有懶惰性和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差,且不愿同他人進行交流溝通,性格自我,表達能力較差,但其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喜歡探索有趣的事物等[8]。而很多學校的病理學教學仍舊是傳統的課堂授課、輔助實驗的教學形式,使得本來就很枯燥的病理學知識更加無味,學生聽不懂教師所講內容,所以缺乏對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就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改變教學方式,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互聯網對教學的影響
人類社會的發展受到互聯網的極大影響,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電子產品不僅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在教育領域同樣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當前我國主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互聯網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不僅拓寬了人們對知識的獲取渠道,同時豐富了教學資源,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舞臺。通過互聯網教學手段,能夠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轉變為聲音或者圖像,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9]。在所有互聯網教學模式中,包括網絡平臺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及仿真模擬教學等,使得教學內容在一定層面上變得更加形象化、動態化,利用學生喜愛網絡的特點,將網絡應用于教學之中,可以不受時間及地點的限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設置自評系統,極大地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10]。
3.3 互聯網在中職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利用QQ、微信等通信手段教學,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易懂;利用游戲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1];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觀看以往的講課視頻,鞏固知識,加深理解;課后自評能及時發現自身的薄弱點并加以鞏固。表1~2顯示,教學后研究組的成績及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當然,在中職病理學教學中應用互聯網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微課的錄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并且制作的視頻常會令學生不滿意,制作動畫和游戲的難度較大[12]。
[1]何妙俠,王建軍,鄭建明,等.PCMC法在病理學第二課堂臨床病理討論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31):158-160.
[2]王鵬彥.“互聯網+”時代下翻轉課堂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教文匯,2016(26):94-95.
[3]藺媛媛.信息化教學在中職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職業,2015(12):95-96.
[4]趙麗麗.淺談多媒體課件在中職病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3(31):188.
[5]李大劍.淺談“綱要信號”教學圖示法在中職病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3):99-100.
[6]常利普.淺談中職學校護理專業的病理教學[J].亞太教育,2015(25):116.
[7]王巖.在中職病理實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體會[J].新課程研究,2013(9):149-150.
[8]曹靖宇.“六步教學法”在中職病理學顯微切片實踐課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6):51-52.
[9]李萌,賈元紅.以人為本的中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8):52-54.
[10]劉起穎.淺談中職病理學教學設計優化[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5):216-217.
[11]陳雄杰.中職學校病理學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13):68.
[12]黃潤興.中職病理學基礎教學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8):68.
G526.5
B
1671-1246(2017)18-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