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紫珊
【摘要】本文在教改模式呈現“百花齊放、色彩紛呈”的環境下,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新大綱精神為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因情施教,以小組合作探究為基本活動形式,深化“自主”課堂教育,著眼于“教學并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進行構建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二因一合”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努力改革和優化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
【關鍵詞】構建 語文課堂教學 二因一合 新體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042-01
教學模式作為教學論的重要概念,作為教學實踐的重要范疇,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引導——發現”、“質疑——解難”、“讀悟式”、“開放式”等課堂教學模式相繼出現,真可謂“百花齊放、色彩紛呈”。
然而,有些教育者卻無視具體的教材、教學目的、師生實際的根本不同,一律生搬硬套某種教學模式,造成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了”“課堂失控”、或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等現象,嚴重違背了教學規律好,影響了教學質量。為此,我們積極借鑒吸收,消化中外先進的教學教育理論,提出了“二因一合”這一研究課題,試圖通過構建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二因一合”新體系并加以實踐,改革和優化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
這里的“二因一合”指:以現代教育理論和新大綱精神為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因情施教,因材施教,以小組合作探究為基本活動形式,深化“自主”課堂教育,著眼于師生的“教學并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一種靈活的教學模式。
“二因一合”新體系的構建研究, 強調教師以學生的“學”為重,根據教材、學生年齡、教的內容、目標的不同,采用多種教學模式的組合,激發學生“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從滿足學生學習個體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在探索實踐中,我們根據理論導向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的主要內容包括:低年級語文的各個部分:拼音教學、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等以及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的情感價值取向、過程體驗、實踐能力等。為更好地落實和工作高效,我們分成了幾個子課題在課堂教學實際中具體研究實施。包括:1.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拼音;2.在生活感受中識字;3.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習慣,形成創造性閱讀能力;4.走進角色,巧引多變,快樂作文的教學實施策略;5.語文課堂情境口語交際教學策略;6.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模式策略;7.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形成學生情感價值取向等。期望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構建完成“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二因一合新體系”的技術操作模式。
為了將課題按計劃完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或規律,我們認真落實各項措施。在預研階段,我們廣泛發動老師搜集資料,論證定題,編制方案,申報立項;向本市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同行發出問卷調查,寫出調研分析報告,并召開課題開題會。
在實施階段環節,主要做法是:1.課題組教師積極到市內外名校考察取經,認真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教育理論,明確研究目標、方向及任務;2.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舉辦不少于2次研討活動;召開階段小結會,不少于2次;撰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3.征集本學科教學設計、典型個案、案例分析、研究論文、教師教后札記等資料;4.研討課、階段小結會及本課題研究活動的攝錄像。
同時,我們還采用小組備課、互相聽課、互相評課、出外聽課等,不斷總結經驗、論證對比、匯集研究成果、寫出測評報告,推出展示課等等。嘗試新的語文學習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溶情→明理→樂法→合作→習慣。
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使我們在構建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二因一合”新體系取得了初步成果,具體體現在:
1.實驗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1)實驗前期,綜合學生課堂教學方式心理問卷調查反映的情況和教師的課堂觀察,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經調查反映出:實驗班與非實驗班中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學生人數存在較大差距。對比班的學生不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歡目前的學習方式、跟不上課堂節奏、學習比較吃力;實驗班的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主要原因是課堂有趣、自由。
2)通過問卷調查,我們還發現實驗班學生的學習表現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于學習內容、學習手段符合其性格特點,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品嘗了交流的樂趣,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穩步提高,即使在學習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學習熱情仍然未有絲毫減退。
3)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異常充分,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視野開闊了、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了。以2014年黃老師執教的一年級學生為例: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的期末進行了全鎮的質量檢測,這次檢測對學生靈活掌握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要求很高,其他兩個班的考試成績都不太理想,全級的平均分是88.5分。而實驗班的平均分為93.5分,比對比班的平均分85分高出8.5分。由此可見:學習模式的靈活運用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大大增強了,學習成績明顯優于采用傳統學習方式的學生。
2.實驗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通過三年的實驗研究,我們深感這項實驗對教師的業務素質的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水平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然,我們構建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僅僅是一個開頭,未來工作是任重道遠。“二因一合”新體系可以改變學生在原有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于“齊步走”的教學方式、立足于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主動、探究,并重視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使一部分學生不再吃“炒冷飯”,另一部分學生不再“囫圇吞棗”,真正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發展。在探索實踐中,我們使用語言和多媒體來調空課堂氣氛得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我們也不難發現,采用這種方法要占用教師更多的時間和消耗更多精力,我們試圖找到更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 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地學。從而實現“讓學生在各方面健康、平衡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崇善.探究式:課堂教學改革之理想選擇,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教育理論與實踐》
[2]任長松.合作學習:18條原則,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