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對學生的一生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教師要巧用教材,營造閱讀的環(huán)境、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 興趣 教材 環(huán)境 課外活動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00-0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教會我們品味生活;書籍,是大千世界的縮影,讓我們真正認識世界;書籍,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我們回味無窮。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論:“在小學里,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道德發(fā)展和審美發(fā)展中起著特殊的作用。”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并讓學生通過閱讀懂得雅致和憐憫,遠離野蠻和荒謬。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在此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1.巧用教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材是孩子們接觸最頻繁的書籍,我們應該巧用教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課本內(nèi)數(shù)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
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他們知道了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神機妙算的人物形象讓學生敬佩不已,于是,我借此機會,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我國經(jīng)典名著《三國演義》,感受里面更多更精彩的故事,感受人物聰明才智。他們被教材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學生在享受教材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再如教學《丑小鴨》后,教師可介紹《安徒生童話選》;學了《卡羅納》后,教師可介紹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了解整個故事;學了《小攝影師》后,可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高爾基的生平故事和推薦閱讀《童年》、《我的大學》等作品……學生被興趣推動,主動閱讀,在讀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燦爛文化的藝術所在。實踐證明,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2.營造閱讀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良好的環(huán)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可見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古時候有孟母三遷之說,今日強調(diào)校風校紀,成語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諺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趙多壯士”,所要表明的無非也是這個意思。近年來,我校在搞“書香校園”這一特色活動,我校充分利用圖書室的有利資源定期組織學生到圖書室借閱,每當孩子們看到滿目的圖書都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我校還非常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教師們在教室四壁張貼了許多關于讀書方面的標語,這些標語在語文教材中隨處可見,如“好讀書,讀好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大量標語充斥著學生的視野,充分激發(fā)了孩子們極大的閱讀興趣。每個班里還設有“班級圖書角”,每個學生捐出兩本或兩本以上的書籍,歸置于班級圖書角實行專人管理。這樣讓學生捧出兩本書,就擁有全班一百多本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同時這項舉措也能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易于形成團結(jié)、互助、樂學、上進的良好班風。在“書香校園”這一環(huán)境的熏陶下,學生都愛上了閱讀,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總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時鼓勵,總會有所收獲的。激發(fā)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并形成了良好的習慣,會對孩子的一生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這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
3.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是沒有實效的。因此,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展評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手抄報”、“知識競賽”、“比賽查閱資料”、“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例如在前兩周,我在班上開展了“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出的都是跟課外閱讀相關的內(nèi)容(比如四大名著的內(nèi)容和人物的特點、基本的語文常識、國內(nèi)和國外著名作家的相關內(nèi)容等等),學生非常感興趣,挖盡心思,依靠自己平時閱讀積累的知識,積極回答,不但展示了自己的知識水平,還收獲了許多原本自己不懂的知識,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我校自開展“書香校園”的活動以來,也開展了“親子共讀”這一活動。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作品,并寫下各自的讀書體會,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的回顧·拓展二的課外書屋中介紹了高爾基寫的《童年》一書,于是在四月份的“親子共讀”活動中,我推薦學生和家長共同閱讀此書。家長們和學生的興趣都很濃厚,最后都寫下了自己的讀書感受。親子共讀,讓更多的家庭溢滿書香,不僅讓孩子和家長增長了知識,懂得了更多的道理,還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這是多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呀!
4.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方法進行閱讀,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要真正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并且能夠自覺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閱讀,還要解決學生的內(nèi)部動力,那就是靠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在有目的和對象的閱讀中逐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逐步品味到語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地去閱讀;抓住精彩重點語段用感情去瑯瑯地閱讀;抓住意境描寫,發(fā)揮想象地去閱讀。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這樣就使學生的文化底蘊不斷厚實,從而產(chǎn)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強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對寫作能力的提升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5.結(jié)語
教師要巧用教材,營造閱讀的環(huán)境、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六年的學習中,學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感與趣味的熏陶,張揚自己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閱讀對學生的一生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曾慧雯(1982.1-),漢族,女,廣東博羅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