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平
摘 要:每逢中考前,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會面臨如何搞好語文復習這個難題。誠然,中考語文復習是一項浩大細致而又復雜的工程,涉及每一位學生對三年初中語文知識系統的吸納與把握,如果方法得當、程序有致、歸類到位,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假設復習中缺乏大局觀念,思維紊亂,僵化呆板,亦將使學生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成為畢生憾事。
關鍵詞:語文;復習;實效;模擬
由于工作的需要,近年來我長期從事九年級語文教學,多年的實踐,有了一些經驗的積累和沉淀,在此愿與大家共同探討與分享,以期更好地達成復習目標。
一、抓綱務本,全面梳理,夯實基礎
文本是復習的核心,我們絕不能舍本逐末,拋棄課本而將所謂的復習資料奉為法寶。在中考語文試題中,相當比例的題型屬于字詞、文學常識、名言警句等記憶背誦的普通內容,因此,立足教材,狠抓基礎,夯實文本知識是前期復習的重心。在這一階段,教師應堅決消除“輕課本,重教輔”這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得不償失的錯誤做法。
二、把握重點,分清主次,強化練習
教師在復習過程中,應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歷年中考題型進行認真分析、精心梳理、萃取重心,對知識按其重要性進行必要的排序分類,明確主次。哪些屬于必考內容,哪些地位較為次要,應心中有數,復習時才不至于無的放矢。當然,這一階段復習的關鍵無疑應是閱讀訓練,那么我們在閱讀訓練時又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注意同類知識的歸納與整合,杜絕題海戰術。在語段分析訓練時,要讓學生感悟同一類型文體知識的系統性和規范性。我們只要對不同地域的考題進行分析,就會發現,每一類體裁的文章所涉及的考題,無論如何變化,但總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多收集、多比對、多總結,就能看出它們的雷同,摸清出題的思路。因此,只要對那些高頻率出現的題型進行反復強化訓練,并及時認真地點評,明確答題的角度、思路、方法,規范語言的精度和準度,提高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遵循閱讀規律,避免純技術性操練。在語段訓練中,有些老師出于強烈的好心或者說責任感,總是想方設法地總結答題規律,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種規律主要呈現在技術層面,背離了閱讀常識,局限了學生的思維,不能將閱讀引向深入,最終適得其反,將得分技巧轉化為失分因素。閱讀必須回歸文本,要帶領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其能力。余映潮老師推崇的“課中設比”就是一種很好的閱讀訓練方法,他認為這種閱讀能帶動學生反復研讀,增加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使學生捕捉到文字背后隱含的信息,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出高效率的符合文本主旨的解讀。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這一階段的復習時,切忌肢解文章,打破閱讀訓練的整體性原則。
三、抓好積累,著眼運用,專題突破
在此階段復習中,應擺脫課本的桎梏,跳出文本的束縛,著眼于知識的活學活用,在運用語言、鑒賞語言上動腦筋,下工夫。在平時知識實踐、積累的基礎上,著力于規律的總結,方法的歸納,以提高基本語言知識運用水平,并且密切聯系課內外知識的相似處和共同點,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大膽根據語感猜讀理解文意,憑借豐富的知識積累和一定的生活經驗進行專題
突破。
四、勤抓作文訓練,提升寫作水平
第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過:“寫任何東西決定于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能力,同樣寫不出好作文。”因此,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細致地去了解生活,養成良好的觀察事物、觀察生活的習慣,為寫作提供豐富的源泉,從而提高作文的寫作
技能。
第二,樹立大作文觀,加強學生思維訓練,培養學生情感,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做到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
第三,審題要精準,立意要高遠,材料要典型。寫作文時,要善于理解作文試題中的提示和要求,并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將之與自己的生活積累相鏈接,讓選擇的空間敞開,解決“寫什么”“怎樣寫”的問題,學會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的方法,使作文真正達到“一滴水里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的境地。
五、綜合模擬,梯度培訓,提升能力
在專題復習之后,教師應精心精選優質的綜合模擬試題,最好在多套試題的基礎上進行濃縮和整合,有的放矢,精準高效,切忌攔網捉魚,搞題海戰術。還應視本班學生具體情況,命制有層次、有梯度、有針對性的特色試題,以充分挖掘學生個體潛力。另外,在復習中,避免疲勞戰術,不搞一輪、二輪的復習模式,應根據實際情況螺旋式推進復習進度。
總之,中考語文復習千頭萬緒,方法層出不窮,常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愿所有的九年級語文教師都能夠在中考前的幾個月里,為自己也為學生留下濃墨重彩的經典之筆。
參考文獻:
[1]焦蘭芬.初中語文中考復習的點滴思考[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
[2]朱端靜.中考語文復習課導入策略[J].學周刊,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