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鋒
【摘要】近年來,教育事業不斷得到國家的重視,教育公平一直以來是國家提倡和推崇的。在現實生活還存在一部分的特殊兒童,他們在享受教育方面與正常人有所區別,這部分群體需要國家和教育部分的高度重視,從而讓他們受到更好的教育。文章從全納教育理念的含義及特殊教育教師在全納教育視野下的專業化發展進行探討,為我國特殊教育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的建議。
【關鍵詞】特殊教育 全納教育 教師 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40-01
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體系的重視提升,特殊教育體系也得到了較大的完善,并且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我國特殊教育任職教師由1978年的0.4萬人逐漸增長到5萬人左右。在特殊教育教師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方向以及發展策略受到了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視。
1.全納教育理念
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屬于一種較為新型的特殊教育理念,是西班牙薩拉曼卡于1994年6月10日在《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發出的一項教育宣言[1]。該教育理念提出,應容納所有的特殊學生,抵制對特殊學生的歧視與排斥,并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重視學生集體精神的培養,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
2.全納教育視野下的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探討
2.1 入職前加強特殊教育教師全納教育素養的培養
在特殊教育教師入職前進行全納教育素養的培養,是為了讓教師能夠更快地適應真正的教學環境,并從較為實踐的角度了解特殊教育兒童的需要,能夠合理設計并組織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特殊教育對于教師的耐心、愛心、職業道德等的要求均比一般的教育要高,因此需要特殊教育教師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以及更好的專業性知識、課程組織能力,對特殊需要的兒童保持正視、重視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在特殊教育教師具備較好的全納教育素養的同時,特殊教育教師還應該具備較為淵博的知識,以此對課程的開展做好最佳保障。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專業課程的學習必須達到一個較高的程度,并對手語、心理學、特殊教育學等具有較高的理解和掌握,手語的應用應十分嫻熟,對于自己將教學的專業課程更是要融匯貫通[2]。在入職前,教師應有較多的時間與特殊需要的兒童接觸,并盡早學習如何與這些兒童交流,如何關心和照顧他們并教授他們知識,為自己將來的入職夯實基礎。
2.2 入職后的持續教育,讓特殊教育教師持續地理解全納教育理念
特殊教育教師入職后給予持續的教育,使教師在崗期間能夠保持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以及增強特殊教育教師教學方法的一種途徑。入職后的持續教育,需要針對特殊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方向進行培訓,可以采取專題座談或自主學習的方式,有計劃地學習新的知識,吸收新的教學方式,為特殊教育教學活動的長期持續開展做準備,且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在培訓或自主學習中,應結合國內的特殊教育實際,適當借鑒國外的優秀教學實踐方法,不斷探索新的方法,使我國特殊教育體系變得更加完善。再者,特殊教育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和總結教學經驗,還可以通過網絡工具與國內外知名的教學者交流,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入職后給予特殊教育教師持續教育,有助于特殊教育教師持續地理解和貫通全納教育理念,提高特殊教育教學質量。
2.3 建設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社會環境
特殊教育屬于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我國教育體系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體現一個民族、國家綜合教育水平與發展水平的參考。在全納教育視野下,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需要國家從政策、法律等方面給予支持,讓特殊教育教學者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并可穩定教學者繼續從事特殊教育的工作決心。然后,社會應充分認可和支持特殊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寬松的特殊教育環境,給予特殊教育教學者專業化發展最大的鼓勵。非特殊教育學生應保持平衡心態,關注、關心并尊敬特殊需要兒童,給予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最后是特殊教育兒童的家長應了解并理解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并與教師保持經常性的交流,充分地信任教師的教學成果。
綜上所述,特殊在全納教育視野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國家政策、法律、方針等支持,也需要社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和認可,此外,教師需要在入職前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融匯貫通,并能夠有效地開展特殊教育教學活動,還需要在教學期間不斷地更新和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為我國特殊教育教學體系的美好未來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陸超,金靚,蘭軍師. 特殊教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J]. 改革與開放,2015,(12):107-108.
[2]盛建國,何鵬,倪武坤,凌曉燕,唐光旭. 全納教育視野下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素質結構及主要成分[J]. 甘肅科技縱橫,2015,(01):58-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