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耶琴
【摘要】力學內容是初中物理課程中的重要章節之一。學生在接觸物理課程之前,已經對力有了一定的認識,一部分來源于生活,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小學《科學》課的學習。然而由于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科學》課程上的一些表述并不十分完整和準確,這些不準確的表述便可能成為前概念,對學生掌握科學概念形成一定的阻礙。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也應考慮到這部分內容,并據此進行一定的教學策略調整。
【關鍵詞】教學策略 前概念 初中物理 小學科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57-02
奧蘇波爾說:“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前概念的狀況去進行教學”教學不能忽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他們當做空的容器,簡單強硬地進行填鴨式教學,而應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出發,促進知識經驗的生長,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以促進知識經驗的重現性組織、轉換和改造。雖然學生在初二才會正式開啟物理科目的學習,但是物理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在許多生活實際中,學生已對各種物理現象和過程有了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并形成了一些比較固定的看法。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早在小學三年級,便已在科學課的學習中學習了一些物理相關知識,這也是學生物理前概念的來源之一。
本文將以力學內容為例,將小學科學和初中物理相關教材內容進行對比,并提出教學改進策略。
一、小學科學教材中涉及到力的內容
筆者通過翻閱現在蘇州地區所使用的小學科學教材(《科學》教育科學出版社)三上至六下的教材用書,八本教材共32個單元,其中重點介紹物理相關知識的共有14章,占比43.75%。其中重點涉及到力的內容共有三章,分別是五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五下第一單元“沉與浮”、六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對應初中物理教材分別為八下“壓強與浮力”、八上“力”、“力與運動”、九上“簡單機械”。
在《科學》教材三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中,已經涵蓋了不少初中物理知識點。例如:科學教材中“運動和力”單元涉及到了彈力、力的測量、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摩擦力的大小及影響因素、增大減小摩擦力等初中物理知識點;“沉與浮”中涉及到了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物體的浮沉條件、增大減小浮力等;“工具和機械”中涉及了杠桿的概念、杠桿平衡條件、滑輪的特點、滑輪組的使用等。并通過大量貼近生活的實驗,給學生帶來了直觀的體驗。
由此可見,學生在系統學習力學知識之前,腦海中便已有了諸多前概念,其中相當一部分來源于科學教材。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應更多的考慮到學生前概念的這一來源,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基于學生小學科學前概念的教學策略改進
1.追根溯源,有效銜接
要做到有效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實現知識的有效銜接。要轉變學生的前概念,教師必須先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但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的經驗和學生現階段的情況已然很有大的出入。在新課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諸如學生小組討論,問卷調查,前測題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針對小學科學已講授過的知識,初中教師也可以翻閱一下小學科學的教材,以更好的掌握學生在小學時已接觸過的知識,有哪些是不準確的,有哪些是和初中知識重合的,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
例如,在講解《摩擦力》這一節的時候,通過翻看《科學》教材,得知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做過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狀況的關系這一實驗(五上第80頁),小學教材中已經提到了實驗中要改變什么,不能改變什么,實際已經引入了控制變量的思想,我們在教學中只需繼續深化這一研究方法;而小學教材中并沒有提到要怎樣拖動紙盒,在初中教學中,我們需要強調為了使拉力等于摩擦力,我們要讓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另外,在小學教材中,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了摩擦力大小與重量的關系。但在初中物理中,這是一個不準確的概念,因此在講述摩擦力和壓力關系時,我們更應該注重學生這方面的前概念,通過各種實驗,幫助學生糾正前概念,重建摩擦力是和壓力有關這一知識點。
2.設置沖突,深化概念
設置沖突型的情境,能讓學生暴露出原有的錯誤觀念,重新看待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將實物表現和物理知識不一樣的地方提出來,并反思提煉,用科學的概念代替原有的錯誤前概念,實現錯誤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
比如在講解浮力時,只要提到浮力,學生立馬想到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下沉的物體不受浮力,雖然探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具有浮力”這個實驗在小學科學教材中已經涉及到,但是學生很多時候會以自己的生活直覺判斷,并不會仔細地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這時候我們可以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問他如何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有哪些事例能佐證自己的觀點。學生通過實驗,會發現似乎“親手”推翻了自己的論點,這種帶著沖突的概念建立,會讓學生更加記憶深刻。
參考文獻:
[1]李萍.基于小學科學教學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轉變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5.
[2]賈位方.初中物理教學中轉變學生錯誤前概念的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01).
[3]陳剛,肖晨,顧健.初中物理與小學科學教材的銜接及比較[J].教學與管理,2015,(9).
[4]程傳滿,余蘭山,肖發新.物理前概念及其教學策略[J].高等函授學報,200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