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莉莉+杜秀菊
【摘要】探究式教學符合教學改革的實際,這種教學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本文簡單介紹了高中生物教材中“問題探討”“思考與討論”“實驗”“資料分析”這幾個模塊對于實施探究式教學起到的輔助作用。教師在今后進行教學時,應充分地運用好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物教材 探究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62-01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以探究式教學為切入點,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式教學、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四個要求,為當前形勢下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近年來,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越來越多的使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學的本質。本文以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為例,淺談高中生物教材中對于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有利條件。
一、探究式教學的概念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對教材的分析
運用探究式教學,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還可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做到全面發展。模式上的探究教學包括了,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思考探究—分析討論—總結歸納。下面根據探究式教學的教學過程以及生物教材中的一些模塊設計來說明實施探究教學的優勢。
(1)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每一節都是以“問題探討”開始,“問題探討”包含了文字資料、相應圖解、以及相關問題。那么,教師在進行新課講授時,可以先根據“問題探討”的問題設置一個情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獨立思考。或者在讓學生進行提前預習時,自主翻閱有關資料,對問題有簡單的了解,從而為新課的學習提供便利。例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二章第2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節時,首先讓學生回答問題探討中的問題,“說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使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下面的學習,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習效率,對問題以及本節的重點也有了初步地了解。一般來講,“問題探討”中設置的問題,可以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不需要考慮教師自主設置的問題情境中的問題難度是否過大等問題。
(2)在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之后,教師開始講授新課。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一邊講授,一邊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在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材中,大概有十幾個“思考與討論”,穿插在教材中,多數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出現。問題的提出多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時,既是對上面一部分知識的回顧,也對學習新知識起到鋪墊作用。例如,教材中第20頁的“思考與討論”。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分析得到幾種氨基酸的共同特征,進而對氨基酸的結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通過教師的總結點撥,又一次加深記憶。那么,如果沒有進行“思考與討論”的學習。教師可能會直接告訴學生氨基酸的基本結構是什么,需要怎樣記憶。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是由于過程的不同,學生所學到的能力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思考與討論”進行探究式教學,學生不僅可以鞏固知識,還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時可以受到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熏陶,日積月累下,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也可以越發地濃厚。
(3)1964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首次提出“探究學習”主張采用科學探究教學來教授“可探究的科學”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的本質。探究科學最初的提出也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生物學作為一門科學性的學科,在教材中有較多的實驗設計。(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教材中共有13個要求學生掌握的實驗)那么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應更好地利用這些實驗,真正讓學生在科學的“實驗探究”中增長知識,發揮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以教材中18頁“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為例。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首先由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掌握實驗原理。準備材料,進行實驗。學生在進行實驗時,注重手腦配合,思維縝密,動作細致,完成準備工作,在檢測還原糖或者脂肪時,注意在滴加試劑的過程中,觀察試管中顏色的變化。最后小組間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教師分析總結重復問題結論。實驗的過程是對教材內容的深化,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的理論之后,對于學生動手能力以及科學分析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高中教學是以成績為主,教師不可能有太多時間用于實驗教學,那么教師可以將動手實驗換做演示探究或者資料探究,依舊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
(4)在生物教材中,名稱為“資料分析”的專題是圖文結合的資料。我總結了人教版必修一的課本,共有8個資料分析。那么,資料分析在課本中有什么作用,又對施行探究式教學有什么優勢?下面以必修一教材48頁“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為例,進行簡單說明。首先,資料分析是對教材中一個知識點的深入拓展。學生已經知道蛋白質是在內質網上合成的,那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呢?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對文字以及三幅圖的分析理解,可以初步確定答案,為后面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如果教師在講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時跳過“資料分析”直接講解內容,學生就成為了單純地接受知識,失去了自主思考探究的機會,得不到對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生物學是科學型課程,本質是探索,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資料分析中有關資料的探索,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成為一個研究者,探究者,而不僅僅是一個被動地接受者。
總結:探究式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授受式教學,但是也不是和講授式教學對立的教學,在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仔細分析教材,將講授與探究結合,講中有探,探中有講,將探究教學深入課堂。探究式教學的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分為了資料型探究、實驗型探究、調查型探究等探究形式,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應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探究方式。教材作為教師的第一手教學資料,教師一定要深入研讀,掌握其中的知識,清楚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以便更高效地完成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的要求。
生物課程理念提出的探究式教學,符合現代人們對于知識追求的理念。生物教材合理的設計為施行探究式教學打了很好的基礎。教師在運用教材時,要善于運用每一模塊,努力將探究教學的理念運用到每一節課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本舉.例析高中生物探究式學習的類型[J].中學生物教學.2006(9)
[2]陳英水,陳欣.現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資料分析”的應用思考[B]中學生物學,2015(5):54-56
[3]劉倩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思考與討論”的教學研究分析 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5(3)
[4]劉力.探究式教學的討論[A].《學科教育》.2003(10):36-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