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林
摘 要:現階段,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給當代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越來越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基于這樣一種形勢,探究式教學作為一項新型的教學手段,憑借其趣味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等特點也逐漸成為了實現新課改要求的必然途徑。基于此,本文就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實踐進行了相關研究,希望能夠對后期的教學工作有所指導。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 探究式學習 課改
小學數學屬于一門昀初級的邏輯推理學科,同時也是學生后期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僅僅是為了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更多的是對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所推行的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在實施過程中所強調的就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并在緊密結合數學這一學科特點的基礎上而實施的一種創造性教學,該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后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介紹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探究式教學不斷滲透進教學課堂中,尤其是數學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和解決問題來提高課堂上的知識掌握能力,對于一些數學概念和理論結論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
小學數學教育屬于一重要起步階段,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有著關鍵性的作用。首先,小學數學的探究式教學究其根本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小學數學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建立過程,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探究精神,將抽象概念應用到數學推理中,更好地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其次,在探究式教學課堂中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的課程安排,提高對于數學的學習能力,逐漸養成一種主動探究的好習慣,形成數學學習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昀后,探究式教學模式還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在課堂上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更加深刻徹底。因此,探究式教學對于基礎階段的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值得關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實踐分析
為推動探究式學習在當代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更好應用,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去采取措施,著手推動與實施。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1.廣泛收集生活原型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都處于感性認識大于理性認識的特殊心理發展時期,由此也就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務必保持與學生生活原型的良好結合,由此方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探究欲”。比如在開展“小數乘整數”相關內容的教授之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案例,通常情況下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而且在案例的收集過程中,學生對于小數這一知識也有了一種感性的認識,這對于后期課堂教學也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主動地發現教室中的小數,比如具體的測量一下課桌有多高、去量一量書本有多厚等。
2.懸念的巧妙設置
對于正處于心理發展特殊時期的小學生而言,其好奇心相對也是特別強烈的,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把握好學生的強烈好奇心,成功將其帶入探究式學習的殿堂中。比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案例中有這樣一問題:“西瓜單價是 8毛錢,那么買 3斤西瓜該多少錢?”很多學生也都會在看完問題之后,直接算出“ 0.8x 3=2.4”的結果。雖然這種教學流程完全符合教材安排,但對于學生探究動機的形成卻是沒有任何實質作用的;因此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就可以針對此案例稍加改動,將其改為:“西瓜單價為 8毛錢,3元錢能買多少斤西瓜?”雖然問題同之前相差不大,但改變后的問題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督促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積極探究,這樣的教學相比傳統模式的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3.問題的創設要科學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主要指的也就是任務與問題的情境,因此,相應的數學問題也就需要能夠很好地承載于問題情景中去,也就是說,所設置的問題要充分符合學生學習實際,不可漫無邊際,要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同時還要具備一種凸顯教學方法、喚醒和獲取知識經驗及提高認知的功能。另外,問題的創設要緊密聯系數學現實,具有濃厚的趣味性;比如在教授“平面角”方面的知識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引導學生一起來觀察生活周圍的“角”的知識,并通過讓學生親自體驗,促使學生去主動地發現和探索,由此角的知識也就能夠很好地被引入,同時學生對于角的知識也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更利于后期的教學;再次,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還可以有效地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二)組建小組探究、交流
1.組建探究小組
現階段組建探究小組是被廣大教師所運用的一種探究式教學形式,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模式。組建探究小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合作學習的價值就體現在當學生個人通過思考之后發現問題,并經過獨立思考后,仍然不能夠做出完美解答,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時,開始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昀終在探究過程中得到昀終解釋。這時,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也必定更為深刻。
(2)小組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信任,在確定了學習目標之后,相互配合,避免依賴性和形成懶惰心理。
(3)保障探究時間,不可以只是走過程,沒有實際成果。
(4)教師要對各種小組討論的形式和方法予以認可,允許學生自己組建討論小組,幫助學生實現一種輕松自由的發言和討論。
2.注重交流與評價
(1)注重學生在談論過程中的傾聽,在別人表述自己見解的過程中,認真聽,且在聽的過程中認真思考,聽完提出自己的見解。
(2)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熟悉且清晰的方式來表述自己見解,比如圖形,文字以及流程圖等。
(3)教師不要過早地去評判對與錯,盡量引起學生辯論,在爭辯過程中,逐漸摸清真理,尋求更多的解題方法。
三、結語
在新課改的推動之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不僅成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果。探究式教學以其具有靈活多樣性、趣味性而引起學生的關注,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和提出數學相關知識的抽象解釋,來使學生進入探究討論模式,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探究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發展意識,大大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所以,在后期小學教學過程中,探究式教學值得推廣下去。
參考文獻:
[1]付娜.小學數學探究學習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徐軍.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設計及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3.
[3]孫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73-74.
[4]陳潤琴.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實踐嘗試及意義解析[J].學周刊,2016,15:143-144.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