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
【摘要】我國的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網貸消費進入了大學生的視野之中。所謂的網貸消費,就是利用網絡貸款平臺獲取資金來購買產品。由于網貸消費的便捷性較好、申請門檻較低,受到了大學生的普遍歡迎。值得注意的是,網貸消費有一定的安全風險,本文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探討大學生網貸消費的心理教育問題,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 網貸消費 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76-02
引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購物方式。網上購物的受眾越來越多,大部分的大學生選擇在互聯網中購物,使電商迅速發展起來。在各種消費心理的驅使之下,一些大學生選擇了電商網貸平臺進行貸款,以此來滿足自身的購物需求,從某個角度來看,大學生已經成為了網貸消費的主體。
1.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是從積極的角度出發,來看待人們心理的一門學問。積極心理學注重考查人的內在優秀品質,挖掘人的潛能。隨著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自上個世紀開始,國外學者對積極心理學展開了研究,并試圖擴展積極心理學的應用領域。國外學者認為,積極心理學的最突出之處便是關注人生的正面價值和積極作用,也就是說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在其他領域,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人的幸福感[1]。
2.網貸消費概述
2.1內涵
網貸消費是一種新的借貸方式,這種借貸方式以互聯網技術作為基礎。和傳統消費形式的不同之處在于,網貸消費的借款金額一般都比較小,用戶為了滿足自身的購物需求,可以向網貸平臺提出申請,獲得相應資金。在借款之后,用戶需要每個月償還一定的借款和利息,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償清貸款。從整體上看,網貸消費具有額度小、門檻低、便捷程度高的特點,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因此受到了大學生的追捧。
2.2現狀
首先,大學生逐漸成為了網貸消費的主體。大學生群體具有獨特性,一方面,大學生群體普遍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渴望嘗試新事物,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的購物需求比較旺盛。除此之外,大學生與已經步入社會的人相比,能夠供其使用的資金比較有限,因此,極易出現在日常開支不足時,又想進行購物的情況,此時,網貸就成為了大學生群體的首要選擇。我國的社會學者曾經對大學生的網貸行為進行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大學生都傾向于分期付款的網貸消費方式,調查結果表明,網貸消費已經成為大學生的重要消費選擇[2]。
其次,大學生網貸消費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大學生網貸消費的主體是通常為智能數碼產品。大學生的生活來源主要是父母提供的生活費,大部分學生的生活費在一千元到一千五百元左右,這筆錢除了日常開支之外,無法滿足學生的數碼產品消費需求,但很多大學生熱忱于智能手機、ipad、電腦等等,這些產品的費用較高,因此,只有極少一部分的學生可以不假思索的購買自己所熱忱的數碼產品,大多數學生均無法完成一次性支付。在這種情況下,網貸消費為大學生提供了選擇。第二,大學生網貸的金額比較大。由于大學生把智能數碼產品作為網貸消費的主體,而智能數碼產品普遍價格較高,這是導致大學生網貸金額相對較大的主要原因。據相關統計,約有40%的大學生選擇了五千元左右的網絡貸款額度。第三,大學生網貸產品的類型逐漸增多。隨著網貸消費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分期貸款商品應運而生,如餐飲商品、旅游產品、服裝首飾等等,為大學生網貸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3.大學生網貸消費心理
3.1從眾心理
首先,大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是受到了從眾心理的影響。我國的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網貸消費越來越普遍。很多網貸消費平臺為了吸引受眾,在校園張貼廣告、進行海報宣傳等等,吸引了大學生的普遍關注,網貸消費也隨之成為了一種潮流。大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重要階段,對外界的模仿性仍然很強,因此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很多大學生選擇跟隨他人的步伐,進行網貸消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大學生盲目跟風消費,忽視了網貸消費的風險。
3.2攀比心理
其次,大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是受到了攀比心理的影響。上文已述,大學生網貸消費的主體是智能數碼產品,一方面,大學生確實是對智能數碼產品有需求。另一方面,大學生購買智能數碼產品是為了和他人攀比。比如,當今社會的手機品牌非常多,但是為了和他人攀比,許多大學生會選擇網貸消費的方式購買iphone7、ipad等等。這些學生在攀比心理的驅使下購買了名牌產品,體現了自身的“優越感”,但是也因此背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3]。
3.3炫耀心理
再次,大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是受到了炫耀心理的影響。大學和高中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由緊張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學之后,學生受家長的牽制較小,成為自己的主宰。大學生可以肆無忌憚地上網、購物等等,一些大學生為了滿足炫耀心理,在購買高檔產品之后會和他人進行炫耀,在炫耀之后,他人會把這些學生冠上“土豪”的名號,但事實上,很多大學生根本不具備購買高檔產品的能力,他們只是依靠網貸消費的方式,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3.4拜金心理
最后,大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是受到了拜金心理的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繁榮,但是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不良風氣,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等。一些大學生把“及時行樂”作為自己的信條,只注重一時的快樂,而沒有考慮自身的實際支付能力。這些大學生在拜金心理的影響下進行網貸消費,致使債臺高筑,最終無力償還,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大學生甚至會選擇自殺。
4.大學生網貸消費的問題
4.1加重經濟負擔
首先,大學生盲目的網貸消費,會加重自身的經濟負擔。大學生的生活來源有限,很多大學生除了父母提供的生活費之外,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一些大學生在選擇網貸消費之后,只能壓縮自己的學習費用、生活費用,或者是向父母索取更多的金錢,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生活,更是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4]。endprint
4.2增加心理重壓
其次,大學生盲目的網貸消費,會增加自身的心理壓力。網貸消費的申請門檻低,而且便捷性較高,看起來非常劃算。但是事實上,網貸消費收取的中間費用非常多。大學生在購買高檔產品之后,不僅要擔心貸款的問題,還要擔心利息的問題。一些大學生在進行網貸消費之后沒有告知父母,會擔心父母知曉實情,長此以往,沉重的心理負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態。
5.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網貸消費的教育
5.1轉變消費觀念
首先,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大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教育,應該轉變其消費觀念。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對其網貸消費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應該充分發揮父母和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對網貸所具有的不利影響加以規避。積極心理學注重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大學生的認知。具體來說,家長和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家長應該為孩子灌輸實用原則,作為家長不應該盲目消費、追求奢侈品和名牌。為了防患于未然,家長要告知孩子,讓孩子為自己的網貸消費行為買單。第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網貸消費的危害,加深學生對網貸消費的理解,讓學生自主拒絕網貸消費的誘惑[5]。
5.2加強文化熏陶
其次,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大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教育,應該加強文化熏陶。積極心理學倡導人的價值的發揮。人生價值體現為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網絡購物并不能實現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只有在實踐活動中發揮一技之長,貢獻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發展。為了加強文化熏陶,大學校園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舉辦社團活動,如社團辯論賽、社團話劇表演等等,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此。第二,定期開展體育活動,如陽光健身運動、籃球賽、足球賽等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3形成良好習慣
再次,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大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教育,應該形成良好習慣。良好的消費習慣對學生的消費行為有重要的引導作用,為了克服網貸消費的局限性,大學生必須制定合理的購物計劃,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具體來說,學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學生應該對自己的生活費用進行合理分配,如學習費用、生活費用等等,除去必要開支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支付能力來決定是否進行網貸消費。第二,學生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產品的實用性能而非品牌價值。
5.4加大學習投入
最后,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大學生進行網貸消費教育,應該加大學習投入。積極心理學強調人的社會作用,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大學生的個人素質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發展,只有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水平,才能為社會發展做好奠基。具體來說,大學校園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提升專業課的教學水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把學生專業和課余活動密切結合,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來[6]。
結論:綜上所述,為了促進大學生發展,必須以積極心理學為引導,正確指引大學生的網貸消費行為。
參考文獻:
[1]周旖.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付偉.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6:46-47.
[3]鄭燕娟.網絡消費文化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4
[4]余鋒.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瓶頸及對策[D].吉林財經大學,2013
[5]周鳳姣.當代青年都市題材電視劇對“90后”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6.
[6]肖純.企業社會責任視角下品牌負面信息的消費者影響機制研究[D].五邑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