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
【摘要】高校行業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特色專業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特色專業學生的特點,探析構建特色專業輔導員“三個五”育人機制,即建立人性化育人模式、全程化育人模式、科學化育人模式,培養行業特色專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相關行業培養高質量的人才。
【關鍵詞】特色專業 輔導員 育人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94-02
特色專業建設已成為高校贏得市場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手段,特色專業建設是否成功,一個最基本的檢驗標準就是檢驗其特色與外部環境的適用性。[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享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之美譽,大氣科學專業于2006、2015年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2007年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二批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入選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并獲評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2013年入選局校(中國氣象局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共建品牌專業,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名列全國第一。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而特色專業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培養重要組成部分。筆者擬結合該特色專業學生的特點,對特色專業輔導員育人機制的構建進行探討。
一、高校特色專業學生的特點
1.面向全國招生,生源組成結構復雜。
大氣科學專業是面向全國招生,在生源地區比例上會根據大氣科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做出相應調整,近幾年減少了江蘇省內生源的招生數量,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培養氣象人才力度,如內蒙、廣西、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等省份的招生數量較快增加;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占總人數的0.8%,覆蓋38個民族;學院困難生人數較多,占總人數的22.85%;學院男女生比例分配不均,女生人數占比較大,近三年女生740人,占61.72%。該專業學生組成結構復雜,無形中給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增加了難度。不同省份的教育基礎不一樣,家庭環境不一樣,民族不一樣,輔導員在日常開展工作時如何做到統籌規劃、分類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2.人才培養目標隨行業需求不斷調整。
行業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符合行業需求。如大氣科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去向主要為氣象局、空管局、民航系統、大型企事業單位等,專業技術性較強,受國家氣象部門、空管部門等單位人才需求政策影響較大。2015年,教育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文《教育部中國氣象局關于加強氣象人才》中指出:“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急需培養和造就大量適應現代氣象業務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大氣科學專業每年培養的本科畢業生近400人,除升學出國的學生外,45%的學生選擇在氣象部門或非氣象部門的氣象崗位上就業。為滿足西部地區人才緊缺的情況,大氣科學專業近幾年均招收與國家氣象局聯合培養的定向學生,繼續為西部氣象部門和艱苦氣象臺站培養人才。因此,在對行業特色專業學生的教育管理中,要針對學生未來所選擇的不同方向進行主題設計和分層引導。
3.特色專業學生對學校和專業的了解程度與學習的效果成正比。
特色專業學生學習效果受高考志愿填報、親友影響等因素影響較大。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受親友影響因素低的學生,在學習上有較強的自覺性和較高的自信程度,而有親友在相關行業工作的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如若受親友影響填報,在學習中自覺性和自信度較低。對行業特色專業背景熟悉或感興趣的學生,入學后學習的積極性較高,而對專業背景不了解、不感興趣的學生,入學后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二、輔導員“三個五”育人機制的構建
1.“五心呵護”——建立人性化育人模式。
由于行業特色專業學生的生源組成復雜,更需要輔導員運用愛的藝術開展工作。輔導員要懂得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愛包圍著,對于學生而言,輔導員既是老師,又是朋友,甚至像自己的親人一樣,這種益師益友的關系,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關愛之情,被愛和被尊重的同時又能學會關愛他人。輔導員要學會愛,在實際工作中,溝通是需要時間的,輔導員要拿出足夠的耐心,時刻關心和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愛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真誠和關愛。輔導員要敢于愛,愛不代表一味地順從學生,輔導員更應該成為學生人生的導師,用自己豐富的閱歷、廣博的知識、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關心學生、幫助學生,用“愛心、熱心、細心、貼心、耐心”呵護著學生。針對來自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地區的學生,可以實行“伙伴計劃”,讓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多幫助他們,從而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可以在他們民族的傳統節日時送上節日的祝福,鼓勵少數民族學生競選學生干部,參與班級的建設;針對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問題,每年開展女生節特別活動等。
2.“五化管理”——建立全程化育人模式。
特色專業學生的培養要圍繞行業需求,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方法要與時俱進,可以按照“全程化、人性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創新要求去做,特別是就業工作,努力拓寬特色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全程化”就是依據學生成長歷程,建立具有核心項目、全程輔導、全面參與,分年級教育為支撐的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階梯,從班級目標管理、年級主題活動等,使就業指導環環相扣層層落實; “人性化”就是在工作中我們始終以讓“學生滿意”為宗旨,樹立服務意識,積極解決畢業生就業中遇到的問題,如把就業工作延伸到學生生活園區,使就業工作更加細致化,通過“宿講會”這一平臺,輔導員和學生干部深入學生宿舍,為畢業班學生分析就業形勢、講解就業政策、指導簡歷制作等;“全員化”就是在就業工作上,上至領導,下到普通教師,大家都積極參與,出主意,想辦法,廣開就業渠道,形成了人人關心就業,人人參與就業的格局;“專業化”對每位畢業生的情況做好信息登記,并且對他們的去向有準確的了解,對于找工作不主動的學生,輔導員能按時找到他們進行談心,及時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的推薦。對于每位學生的推薦都有登記,避免重復推薦造成崗位流失;“信息化”指為保證畢業生在第一時間掌握準確考研和就業信息,使學生不錯過任何考研資訊和就業機會,為確保所有學生信息暢通,注重發揮學生干部和黨員的骨干作用,讓他們擔任班級信息員,把就業信息深入輻射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endprint
3.“五維一體”——建立科學化育人模式。
氣象是關乎民生的事業,氣象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關系未來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作為行業特色專業的輔導員,要結合行業特色專業學生的特點,可以從“制度完善、活動推動、競賽支撐、項目培養、證書提升”五個維度發力,為學生的專業成長添磚加瓦。結合氣象行業人才需求的特點完善制度,包括日常行為規范、誠信檔案、素質提升等;搭建素質提升平臺,依托主題教育活動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主要圍繞誠信、心理健康、感恩、集體榮譽感、就業提升等與大學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教育專題全方位的培養同學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以競賽支撐為動力,培養青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務實品質;以大學生創業訓練與實踐計劃為核心,以“大學生科技節”為載體的學院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濃厚學院學術氛圍;鼓勵學生通過考證增加就業的競爭力,拓寬就業渠道。
三、“三個五”育人模式構建對特色專業輔導員的素質要求
1.講政治,有信念,恪盡職守,做學生的指路明燈。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要一直保持思想素質過硬,注重政治學習,能夠忠實履行崗位職責,工作積極肯干,大局觀念強,有奉獻精神。通過各種途徑,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增強自身的黨性。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要用研究的態度指導工作,積極拓寬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技能。
2.抓細節,重實效,統籌規劃,深化專業素質拓展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要注重工作創新,遵循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精細化管理,創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項目。在實踐中,針對大氣科學專業學生創立自立銘志主題教育活動、班訓揭幕儀式、“大氣有聲”語言競技比賽、大氣之聲合唱團四大品牌項目。“大氣院學生管理出新舉”新聞稿曾被“江蘇教育網”轉載。大氣科學專業學生學習成績優良,學院連續多年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率達98.5%以上,就業率連續多年達100%,考研率連續增長,2017年升學出國率達58%,學生在國際、全國、江蘇省學科競賽中多次獲獎。
3.求創新,保活力,擴大覆蓋,與時俱進推進團工作。
輔導員要重視加強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特色鮮明的基層團組織活動,結合行業特色學生特點,積極創新教育載體,以團建促黨建,引導廣大青年把個人理想和個人發展融入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國家的發展中去。每年針對大氣科學專業學生開展品牌活動“團go大舞臺”、氣象文化教學月、伙伴計劃、大學生青春成長故事會、科技文化節等。近年來,院團委獲團中央頒布的全國高校共青團“四進四信”優秀基層項目獎、一個團支部獲評全國高校“最具活力團支部”。
4.嚴機制,拓載體,探索創新,推動“三大工程”建設。
輔導員在學生黨建方面,應大力加強制度建設,實施“規范工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組織建設,深化“堡壘工程”,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推行“先鋒工程”,充分發揮學生黨員模范作用,可以在學生中評選黨員“五星標兵”,在學生黨中樹立典型。輔導員應指導學生各支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黨日活動,創新黨建工作思路,近年來,共有3個項目獲江蘇省教育工委“最佳黨日獎”,1個項目獲江蘇省教育工委黨建創新二等獎。
參考文獻:
[1]蔡穎蔚,邵進,王志林.研究型大學本科特色專業的遴選和建設思路[J].江蘇高教,2008(4):73-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