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后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利于就業的社會因素加上90后大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給90后大學畢業生帶來了很大的就業壓力。為了更有效的增強90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本文從90后大學生自身主觀因素出發度探討了影響90后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進90后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現象的策略。
【關鍵詞】90后 大學畢業生 就業難
【基金項目】重慶郵電大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K2017-19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246-01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90后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局面的形成和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社會環境層面上,高校、專業、用人單位等都對90后大學畢業生就業心態的形成有著不同的影響。但是,除了客觀環境之外,90后大學畢業生在自身認識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對90后大學畢業生就業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1.90后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觀因素
一是就業的功利化傾向較為嚴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許多剛畢業的學生無視自己的實際家庭及能力情況,盲目跟風選擇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去打拼奮斗。毫無疑問,這些一線城市存在更多的就業機會,但與此同時就業競爭也更為激烈。這種功利化的就業傾向加劇了90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另一方面,90后大學對于良好工作環境的渴望、對于和諧企業文化氛圍的期許以及對薪酬待遇的心理接納度都會導致應屆畢業生產生就業過程中的失落心理,歸根結底為對個的就業期望值過高。
二是90后大學畢業生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缺乏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這個群體幾乎是整個家庭的絕對中心。由于家庭背景、個人性格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對某些內向型性格的同學來說,如果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則會誘發很多心理矛盾和生活摩擦。在就業過程中,如果人際溝通能力較弱,團隊協作能力較差,也極易失去就業機會。另外,90后大學生的挫傷教育并不完善,接受失敗及挫折的能力也相對較弱。面對從校園過渡到社會的生活環境,很多90后大學生群體表現出了一定的不適感。孤獨、焦躁及失落等負面情緒容易占據生活的一部分。90后大學畢業生就業失利后,常常產生受挫的心理。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在新人求職過程中,通常會要求畢業生擁有一定的抗壓及處理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在面試中對新人采取壓力測試,很多90后大學畢業生不具備這類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就業過程中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2.改進90后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策略
一是90后大學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對于造成90后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觀因素而言,充分的地發揮大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就業而言尤為重要。90后大學生在掌握必備知識的同時,要更加的注重理論同實踐的結合,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同時,在實踐中還要加強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90后大學生要培養健康、樂觀的良好心態。并不斷的培養優良品質。要有明確的目標,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靠近他,實現他。90后大學生要努力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用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問題,清楚地認識自己,客觀地評價自身的能力和不足,培養自己勇于面對失敗的勇氣。學會承受壓力,要學會在逆境中及時地調整。培養堅持不懈解的品質,要有迎難而上并克服困難的信心。要對所有事物都抱有希望,面對失敗不消極、不氣餒,坦然自若。永遠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
二是要90后大學生適時調整就業期望,端正就業心態。現今,出現了90后大學畢業生找不到,用人單位很難招聘到適合的人的兩難境地。這反映出90后大學畢業生的期望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的巨大溝壑。一般而言,90后大學畢業生如果不能及時的調整就業期望,那么在求職中敗北在所難免。90后大學畢業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并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適時地調整的就業期望。另外,90后大學畢業生要端正自己的就業心態。90后大學畢業生只有懷著一顆平和的心才能對就業形勢做到冷靜分析,才能更正確的看待就業問題。90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要注重心態的調整,要及時地消除不良心態帶來的消極影響。當下的就業環境中,90后大學畢業生遇到就業壓力在所難免。遇到問題不能逃避,要勇敢的面對,要學習掌握必要的調適方法與技巧,進行有效的調節,盡快讓自己擺攤不良情緒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白天亮. 大學生就業呈現多樣性靈活性[N].人民日報,2017-04-27(008).
[2]鐵錚. 如何看待“慢就業”[J]. 北京教育(高教),2016,(10):6.
作者簡介:
泮凱(1990-),助教,山東聊城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