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讓初中的物理教學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中學階段,物理學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門關于自然基礎的學科,有著非常強的操作性,所以需要將實踐和理論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因此,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滿足社會的需求。主要探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生;探究問題;能力培養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很多問題也開始漸漸地凸顯出來,隨著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方面給予的關注越來越多,新課改的實施,給教學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規定,在義務教育這個階段,物理學科不但要注重訓練技能和傳授知識,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每個人的整個學習生涯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創設一些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平時,老師要多關心學生的成長,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興趣特長等,要經常和他們交流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完成老師交代的各種作業任務。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安排一些比較有趣的小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蘇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一個章節的內容是“聲音”,老師在進行這部分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提前布置一些小任務,讓他們自己找一些可以找到的小工具,例如小鐵板、硬紙板,借助這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聲音的響度、音色、音調這三個特質。具體來說,老師可以利用對不同物體進行敲擊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色。而且,老師還可以通過吹奏口琴的方式讓學生明白音調的特征。讓學生在自己講話的時候,觸摸喉結,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當聲音發出時聲源產生震動的形式。讓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實驗與理論知識的結合
物理這門學科和其他的學科不同,它屬于一種解開自然各種神秘面紗的課程,很多理論知識的來源都是實踐,換言之,要想更好地掌握、理解理論知識就必須要進行相應的實驗。蘇科版的初中物理課本中有一個章節的知識叫做“光的折射”,在進行這個內容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操作一些實驗,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光的折射這種現象。在進行實驗的時候,首先需要準備器材,主要有一只玻璃燒杯,里面有純凈水,一瓶藍墨水、一張白紙片、一支激光筆。首先,要在盛水的燒杯里面滴進幾滴藍墨水,將其攪拌均勻,并且把準備好的那張白紙片放置于燒杯一側,與此同時,用激光筆在燒杯的對面進行照射,就可以比較清楚地看見光線在水中那種“扭曲”的樣子,而在燒杯對面的那一側同時產生了被折回的現象。利用這樣的實驗,學生就可以對光的折射原理有一個準確的理解。
三、聯系實際生活
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把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出現的相關現象進行結合,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現象都可以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解釋。比如在學習“大氣壓強”這章節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對學生提一些相關的問題。例如,在你們平常的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裝滿水的保溫瓶在將瓶塞上以后,瓶塞會自動彈起的現象嗎?這個問題是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會遇到的,他們自然就會非常好奇,這個時候老師再引入自己想要教學的知識,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回家之后做出相應的嘗試,促進他們探究問題能力的提升。
總的來說,在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探究問題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讓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同時還需要注重實踐與理論知識之間的結合。這樣才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提升探究問題的能力,為更高層次的學習做好鋪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孫璐.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8):155.
[2]熊安新.讓學生的思維飛一會: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22):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