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旺曲珍
摘要:藏語文是我國的民族性文字,其歷史悠久,代表了我國多元的文化和歷史文明,是藏民族的文化表現方式,學習藏語文對我國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藏語文作為藏族的主要使用語言,其教學的重要性關乎到民族的溝通和發展,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在初中藏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由于沒有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較低,影響了學生發展,究其原因還是教師的教學手段有待完善。因此,教師必須重新審視教學策略,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己任,提高初中藏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藏語文;學習興趣
引言:
初中藏語文教學主要提升學生對藏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熟練掌握這門語言并加強利用,其教學效率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縱觀當前的初中藏語文教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整體教學質量較低,嚴重影響了我國傳統語言文化的傳承。而如何培養學生對藏語文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問題,本文就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
一、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教師需要充分把握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典型、具有示范性的特點,將教學內容趣味化,將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簡化知識和學習難度,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方法。學生在高效率的學習下學習積極性自然提升。
(二)把科學性和思想性密切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它無疑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藏語文課的特點,滲透思想教育內容。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歷史偉人的愛國豪情充塞著青年學生的胸膛,是因為他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華文明做出了貢獻,都讓學生心向神往,愛國的熱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挖掘課文內涵,讓學生從中領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方法。在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努力把握科學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結合。結合課文并從學生實際出發,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文學作品中思想價值的魅力,從而對藏語文學習產生興趣。[1]
(三)課內要求與擴大課外知識范圍相結合,開闊學生視野
教材中只是將最典型的文章和例子進行了列舉,但教材內容有限,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全面的教學內容,因此應以教材為基礎,在基礎上進行課外內容的延伸,加入一些趣味性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藏語文的重要作用。人們常說中學教師難當,中學藏語文教師更難當。 我們應該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體會到作為中學藏語文教師的樂趣。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在原來的基礎上有長足的進步。
(四)感染學生,讓學生愛上藏語文學習
要想讓學生喜歡藏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是藏語文的愛好者,并有著較為扎實的藏語文功底和寬厚的文化積累,甚至可以這樣說,教師務必是一本活的“百科全書”,只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才可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為此,我特別注重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努力以美的教學語言去感染學生,注重平時和學生交談時的語言美。教育事業是愛心事業,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每一位優秀教師無不以一顆對學生真愛、對事業摯愛的心書寫著自己的華彩樂章。愛是一種強大而持久的動力。沒有愛就沒有事業心、責任感;沒有愛就沒有全情投入、刻苦鉆研和無私奉獻;沒有愛,就沒有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和包容;沒有愛就沒有百折不撓、不厭其煩。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愛學生,就要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煩惱和壓力,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心理需要;只有教師的愛才能換來學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的優秀學習成績。[2]
二、用藏語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學生“品”藏語文
藏語文在藏區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傳承民族文化的載體,是與人的發展共存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藏語文中有無窮的魅力等著我們去挖掘。
教材中很多課文,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無不充滿著迷人的美。我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真、善、美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靈得到凈化與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讓學生反復誦讀。在教學中我一般都會安排這樣幾個層次的讀:自由大聲讀,讀通順讀準確;分小節細細品讀,每讀一個小節,又分幾個層次,比如教學第一小節時,首先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地試讀,然后我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讀,在相互交流幫助下,學生越讀越投入。我再請同學進行比賽讀,分節讀完,請學生將全文配樂誦讀。經過這樣一系列的誦讀后,學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對藏語文的學習也提升了興趣。
三、用教學的藝術魅力,誘導學生“懂”藏語文
(一)激趣,讓學生在情境中“樂”
藏語文為了達到讀者與作者心靈的溝通,設計一個問的小環節,讓學生產生興趣,從而漸入情境,愉快地學藏語文。
(二)小組探究讓學生在研討中“析”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教師可以組建學習小組,讓大家各有分工,讓每名同學都能發揮出自身優勢,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課堂上,首先將學習材料轉換成問題情境,接著小組成員按自學、發言、討論、小結、互評的程序展開學習活動,然后全班同學一起交流學習結果,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和指導,最后產生結論。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在一種充分平等的活動中探究、啟智,使學習活動變得自由輕松,交往情境變得融洽互助,信息傳導多向暢通。
(三)走向社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用”藏語文
學生的學習,大多必須以其生活體驗為基礎,因而應該強調在自然中學習,在社會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比如讓學生找找身邊的一些好詞、好句,讓學生在生活中用藏語文,積累藏語文。老師要轉變觀念,堅持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教學方式,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結語
總之,藏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努力把握住這一點,讓每一堂藏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真正愛上藏語文,了解藏語文,讓藏語文課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參考文獻:
[1]邊巴次仁.論初中藏語文自主閱讀的教學模式[J].讀與寫(上,下旬).2014年24期.
[2]洛桑次仁.論初中語文自主閱讀的教學模式[J].讀寫算(教研版).2014年1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