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勇
摘要: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專門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思想品質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課程,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其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極為密切,教學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法和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還未能較好的融合,本文就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生活;生活化教學
引言:
自新課程提出以來,對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強調要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生正處在學習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形成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往往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需要重視這一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質量,將這一學科和生活化教學方法充分融合,培養(yǎng)小學生素質和能力同步發(fā)展。
一、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意義
生活化教學是將生活放在了最為重要的位置,這種教學手段注重將生活和教學知識的整合,需要從實際生活中搜尋教學素材,在課堂中將教材內容以最簡單明了的方式呈現給小學生,讓學生根據在生活中的已有經驗學習并掌握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受到智力和閱歷的影響,理解能力有限,采用這種教學手段完全和他們的年齡特點相適應,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降低了理解和學習難度,同時也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再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凸顯教育的作用。[1]
二、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原因
(一)家長和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受到我國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學校和家長對于成績和分數的重視遠遠超過對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視。由于品德與生活課在期末考試中不涉及,因此許多學校、教師和家長都對這一門課程的重視度不高,排課較少,教師的授課積極性較低,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提升,致使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質量難以提升,更無法發(fā)揮出其應有的教育作用。
(二)授課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
許多年輕的品德與生活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研究還是基本到位的,但是部分小學為了節(jié)約教師資源,往往安排一些教師在主講其他學科的時候,再教授生活品德課程。部分學校的品德與生活教師是由一些返聘的老教師組成的,他們多數在教學觀念上比較陳舊,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言傳身教,使得教學的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無法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學習樂趣,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所倡導的生活化的教學工作基本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2]
三、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營造輕松的生活化教學氛圍
生活化教學方法,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并且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將課堂生活化,將學生學習的內容生活化,以生活為基礎開展教學,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將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是一種非常科學的教學方法。因為這門課程本身就與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當然,教師在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到每一節(jié)課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進而通過對生活化教學方法的科學應用來推進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良性發(fā)展。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是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通過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再感覺拘束,而是能放得開。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學生也會更加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配合老師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并且,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也會更容易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內容,這對于促進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
(二)由生活化情境引出教學內容
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要通過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課程內容,并且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思考,使學生真正地意識到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對于自身未來發(fā)展存在的意義,以便學生在品德與生活課程學習中更加主動。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出教學內容的方式,就是一種引發(fā)學生思考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學習“愛護我們生活的地方”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應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出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下周圍的環(huán)境,并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說一說,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中是否整潔干凈?有沒有一些不整潔的,影響我們健康生活的地方呢?然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并說明愛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對學生提出從一點一滴做起,愛護環(huán)境的倡議。通過這種方式引出教學內容,更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生在課上的學習積極性更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就會相應的提高。[4]
(三)以生活化情境促進學生理解
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例如,在學習“我們的食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來為學生講解,在這些食物中存在的營養(yǎng)以及對我們身體健康有哪些好處。這樣學生就會更加容易地理解課程內容,并在今后的生活中重視營養(yǎng)的均衡發(fā)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增強了生活實踐的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和意識的養(yǎng)成,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學校和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小學思品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提高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小學思品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生活化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為將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打下重要的根基。
參考文獻:
[1]王麗萍.淺談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堂模式[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5(03).
[2]王紅巖.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基本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涂順琴.如何讓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3(Z1).
[4]黃雅芳.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教學探析——評《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草根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