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麗
摘 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不僅是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而且更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高低往往反映在數學思維品質上,它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水平的重要標志。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起步階段,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將會對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踐,對低年級小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生;數學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20
一、巧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
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興趣。”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課堂上教師通過巧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簡化抽象的數學知識,使課堂教學形象、具體、生動、直觀,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案例: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于“>”“<”和“=”的區分及認識有一定的困難,純粹的講解符號的含義和應用,難免會讓學生聽得稀里糊涂,課堂也變得枯燥無味,教學效果不理想。
觀察“>”和“<”的形狀,我發現它們更像是一張準備吃東西的鳥嘴,于是我發揮想象給學生創造了這樣的故事:“一只饑餓難耐的大鳥,正在東張西望地尋找東西吃,突然,它眼睛一亮,發現不遠處有兩堆玉米粒,一堆較多,另一堆較少,同學們請你們猜一猜,大鳥會先吃哪一份呢?”全班學生不約而同地高呼“吃多的那一份”,于是我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朝著那一份較多的玉米粒畫了一個張的大大的鳥嘴。
吃完兩堆玉米后,大鳥的饑餓感并沒有完全消除,它繼續尋找食物,幸運的是它看到不遠處的森林里有兩堆小麥粒,同樣是一份多,一份少。故事還沒講完,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說:“吃多的。”為了響應學生的回答,我又朝著那一份較多的小麥粒畫了一個張的大大的鳥嘴。
故事仍在繼續著,大鳥吃完了小麥粒后,又繼續向前飛去,當經過一片果園時,它發現果園的樹上結滿了紅彤彤的蘋果,它瞄準了兩個,準備俯身沖下去享受美味,你猜它會先享用哪一個呢?當兩個大小一樣的蘋果出現在PPT上時,學生齊呼“兩個都一樣,哪一個都行”。在征求了學生的意見后,我在PPT上,裝模作樣地把大鳥的嘴巴拉平了,變成了“=”,解釋道“既然兩個都一樣大,吃哪一個都可以,那么大鳥就統統把他們吃掉”。
一節課結束后,我發現學生仍然沉浸在“大鳥覓食”的故事中,有的學生竟然開始和同桌比較脫離實際場景的數字,如“8<12、15=15……”。由此可見,“>”“<”和“=”的含義已經潛移默化地扎根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教學中適時地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維素材和廣闊的思維空間,這有利于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積極性的培養。
二、數學課堂生活化,促進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深刻性的培養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所以,數學課堂生活化,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不僅可以增強對數學知識深刻性的理解,而且在實踐的過程中,還使其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促進數學思維深刻性的發展。
案例:《數字的意義》
例如:商場的菜架上還剩1根黃瓜、麗麗買了2支鉛筆、媽媽買了3瓶酸奶、奶奶挑選了4只小鴨……在這種具體的生活化數學課堂中不僅讓低年級學生充分感知了數字,還使其很快便融入這種舉一反三的有趣學習氛圍中,深刻地理解數的本質。通過這種形象化的教學,培養了低年級小學生對于“數的認識”的深刻思維。
三、注重對低年級小學生數學語言的訓練——“說”數學,推動低年級小學生數學思維系統性的發展
科學研究表明:語言也是促進思維品質發展的重要媒介。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數學語言的發展,鼓勵學生多用數學化的語言說,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思維活動的邏輯性和有序程度,即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系統性。
案例:通過對《十幾減九》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十幾減九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探究并詳細闡述算理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在探究新知環節,當教師出示了“射門比賽”情境圖,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15-9后,教師通過讓學生運用“擺小棒”的方法自主探究算理,并運用多媒體動畫課件梳理算理。有了前面“擺小棒”的形象思維做基礎,教師帶領學生邊回想“擺小棒的過程”邊抽象出列式:
這時,為加強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結合擺小棒的過程,先帶領學生說算理——先從15根小棒里面拿走5根,還剩10根;再從10根里面拿走4根,還剩6根。也就是說,為了拿走9根小棒,我們把9分成了5和4兩部分,先用15-5=10,再用10-4=6。再讓學生代表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從探究算理的課堂開始,著重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教師規范語言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說一說的形式,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對算理表達的嚴謹和規范。長此以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數學思維系統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蔡寶塔.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培養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3(13):136.
[2] 郭金丹.淺談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3).endprint